从挖金子到炸弹人!纪念曾经的Hudson

对今天的游戏玩家来说,曾经在上世纪辉煌一时的Hudson(哈德森)这个名字俨然已经是过去时,但把时间倒退到二、三十年前,它和曾经的Namco(南梦宫)一样都曾是日本最早一批的游戏开发商,第三方游戏软件先行者。1984年7月31日,正是他们在FC上的《挖金子》开启了自己的时代,而他们一路发展壮大,进而衰败的历史,也正是日本游戏曾经的一段缩影

Hudson成立于1973年5月18日,最初由工藤裕司工藤浩两兄弟创办,喜爱机车的他们因而用这款七十年代的经典车型命名了他们倾所有积蓄创立的美术、照相制品贩卖会社。从1975年开始,Hudson转型计算机方面的业务,但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一直到1983年,任天堂推出FC后,他们才遇到了第一个成功的机会

FC红白机诞生的第一年,上面的9款游戏全部由任天堂自家包办,而随着主机迅速取得成功,游戏数量远远跟不上玩家需求,任天堂才开始考虑开放给第三方厂商推出游戏,但目睹了雅达利崩溃事件的任天堂心有余悸,生怕任何人都来做游戏最终毁了市场,在当时对第三方的要求相当苛刻,不但要求游戏必须保持一定的出货量,而且索要巨额保证金当作抵押,导致很多厂商开始都不敢贸然加入,在这种情况下,当时并不出众,甚至已经有破产危机的Hudson也是孤注一掷,抵押了所有的财产进行这场赌博,最终和当时已经在街机业成为知名厂商的Namco一起成为最初加盟FC的两家第三方游戏开发商。

1984年,FC上首次出现了第三方的游戏,唯二的两家就是Hudson和Namco,虽然不少人都以为1984年7月31日发售的《挖金子》是史上第一款第三方的FC游戏,但这个头衔的真正所有者是更早几天的7月28日发售,同样由Hudson制作的《Nuts & Milk》,直译或许应该叫做《坚果与牛奶》,但国内玩家应该对《爱的小屋》这个名字更有印象,这款FC上最早的第三方游戏同时也是第一款瞄准女性用户的游戏。

(挖金子的敌人就是炸弹人的主角,很多玩家当年都没注意过这点)

在整个1984年,Hudson为任天堂带来了三款游戏,《爱的小屋》、《四人麻将》以及获得巨大成功的《Lode Runner》,通常被称为“挖金子”、“淘金者”的这款智力游戏,尽管它真正意义上诞生是在更早的1982年,由爱好者在早期计算机上制作,但在真正移植到FC上后,它才获得了更大的关注,不光是游戏平台的级别不同,从画面音效以及游戏综合素质都有了更好的表现。

任天堂起初要求挖金子的卡带出货在五十万份左右,这在当时的工藤兄弟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但最终结果游戏连续三个月畅销,三次追加出货,最终卖出了120万套,Hudson凭这一作就还清了积欠的巨额债务并向所有员工发放了相当于全年薪水红包,新年开始两兄弟还特意包租一架豪华客机率领全社员工赴夏威夷度假,从此坚定了要抱紧任天堂大腿的决心。

1985年,Hudson把所有的经营业务都转向TV游戏业,由于大张旗鼓地招募人才使社员数迅速突破了百人。年初时Hudson还协助任天堂进一步完善了FC的开发程序进一步提升了主机的图像表现能力、而Hudson和Namco,以及85年加入的TAITO、Konami、Capcom、Jaleco等被后人并称FC六大主力厂商,这六家最早的第三方厂商享受的优厚待遇远非以后其他厂商可以企及。

同年年底,Hudson推出一款在后来几乎成为Hudson代表作的《炸弹人》(Bomberman),这款游戏同样以老少皆宜玩法吸引了大量家庭在圣诞期间购入,后来随着系列推出同样成为一代经典。而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可能很多玩家当年没有发现,但FC版《炸弹人》的主角形象正是来自《挖金子》中的反派敌人,在官方设定里这两部作品也确实有着同一个世界观。

1986年,Hudson带来了国内玩家同样熟悉的一款游戏,《冒险岛》,而这款游戏的一大特色就是以“高桥名人”这个以真实人物为原型的游戏明星作为主角,关于这位本名高桥利幸的游戏名人,相信很多玩家都听过他的每秒16连打,手指点爆西瓜等游戏神迹,而他最初走红也正是在游戏节目中演示Hudson的游戏,之后两边就开始了多次合作,互相提升了彼此的影响力,在当时的日本高桥名人几乎就是游戏达人的代名词,独一无二的大明星,而《冒险岛》系列也凭借本身的高质量成为FC上横板过关类的游戏代表之一。

(每秒十六连打,手指点爆西瓜的高桥名人)

在经历了数年的蜜月时期,从87年开始,Hudson和任天堂关系出现裂痕,一方面是因为任天堂进一步要求提高第三方厂商的限制,比如分享游戏开发技术版权,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逐渐做大的Hudson有了自己的野心,他们希望开发自己的硬件,而他们也确实做到了,尽管这款主机在国内知者寥寥,但在日本多少也算是影响过一阵,这就是在1987年他们和NEC联合开发的PC Engine。

现在回过头来看,PC Engine实际上具有相当的前瞻性,一是采用单独的图像处理器和影片编码芯片,能输出512色画面,在纯图像的表现能力上胜过FC甚至MD;二是它之后在当时所有主机中率先推出了加装CD-ROM的外设,可采用比当时卡带容量大得多的光盘为载体,也让游戏能包含更多的画面音效,对比当时的FC来说完全可以成为高大上,但和当时大部分失败的主机一样,它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游戏,除了Hudson自己支持不断推出游戏,甚至不惜投资10亿日元开发CD专用游戏《天外魔境》外,整个PC Engine的生命周期里就实在谈不上有什么第三方的大作,后期更是沦为美少女游戏专用平台……在它生涯的最后时刻,初代的《心跳回忆》最早版本正是在PC Engine上诞生。

1991年SFC发售后,PC Engine的失败已经是显而易见,赌输的Hudson不得不重新靠拢任天堂,而任天堂在与其五年合同期满后取消了原先给予的一切优惠条件、并限定每年只能为FC制作三款软件且事先必须通过任天堂审核才能发行。这种近似封杀的行为使Hudson丧失了在主流机种上赚取最大利润的机会,从此逐渐泯然众人,退出了主流第三方软件开发商的行列。

(第一款可以外接设备读取光盘的游戏机PCE系列)

从1990年到2000年,正是Hudson一路落幕的十年,这期间他们也曾作出过一些举动,如协助任天堂的VR Boy开发,甚至和世嘉联手,拓展网络业务。但在1994年,当PC Engine的后继机种PC-FX也宣告失败后,Hudson就再没有过之前的辉煌。而这一年也是FC正式告别的一年,在官方纪录上FC的最后一款游戏,1994年6月24日发售的《冒险岛4》同样也是来自Hudson,对比1984年7月28日,正是Hudson为FC带来第三方第一作的《爱的小屋》,不得不说这俨然是宿命一样的巧合。

之后的故事同样没有什么奇迹,就如我们现在知道的一样,因为经营不善造成的逐渐衰退加上存款的北海道拓殖银行于1997年突然破产倒闭。导致Hudson资金链完全断裂,被迫在2001年接受Konami的注资,2005年Konami成为主要股东,而在2011年彻底成为旗下子公司之一,2010-2011年期间,Hudson大量员工转投到任天堂重组后的Nd Cube工作室,其负责人正是Hudson的创始人工藤裕司,而2012年3月1日,Hudson并入Konami数字娱乐,品牌保留,公司法人消灭。

回顾Hudson的历史,可以说成也任天堂,败也任天堂。在日本游戏的黄金年代,无数机会都曾眷顾那些幸运的努力者,而他们取得成功后,却又往往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次决策错误就可能导致悲剧,也许就是经过这些大浪淘沙,目睹了太多一时的成功者也难免变成失败者,现在幸存的业界才有太多谨慎,不愿意冒险创新,但对于普通玩家来说,很多人更怀念那些曾经百花齐放的名字,今年说起对于曾经在游戏历史上带给玩家不少美好回忆的Hudson时的心情,也正是如此百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