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国到新竹─33观音巡礼展 文化局展出

新竹日本石佛比较。(图/新竹市政府提供)

新竹振道记者李介蓉/新竹报导

新竹市文化局三楼文化橱窗即日起展出「从西国到新竹─三十三观音巡礼资料展,内容包括分布在十八尖山的三十三观音巡礼缘起、复兴及灵场发展过程等。文史老师德南公子张允中并亲赴日本瑞严寺,拍摄三十三观音,让两地观音陈列比较展出;此外,还展出日本泉涌杨贵妃观音朱印及世界文化遗产中尊寺金色堂朱印等,资料丰富,图文并茂,展期至3月31日止,欢迎民众踊跃前来观赏。

西国巡礼是本尊崇拜与原创灵场,具历史性本源性,为移居的日人从各地佛寺捐募石佛建构维系传统依赖的资源,满足了与原乡的认同,遂成为全国灵场巡礼中最好的选择。在台的观音灵场有台北观音山1926,中正山1931)、基隆(月眉山1928)、宜兰(由南方澳南北发展1928)、新竹(十八尖山1929)等地。

文化局表示,新竹十八尖山地区的观音石佛是台湾目前原地保存石佛(野佛)数量最多、最佳的稀有性文物,是外来残存的文化遗产,在历史文化艺术及相关学术研究是值得珍视的。新西国巡礼是复制灵场,在台日人利用日本独特的巡礼教活动凝聚移民内部间的歧异,并借此与日本原乡认同连结,将庄严的朝拜世俗旅游经由石佛参拜,做了成功的相互转化与融合

文化局表示,清代十八尖山是官山义冢,清冢之后,1924年在十八尖山建游览公园,1928年新竹街役场正式划为「全岛唯一的森林公园」。1929年向山口县德山市订制花岗岩造,经费用2300圆,石佛为浅浮雕基座粗糙,仅有番号无本尊名字,发起人、起造者均无台湾信徒。后来在「圣战」与「复国冲击下,十八尖山成封闭之地。直至60年代(1963)后开放后抗日情怀的「关注」,1977年自由车场修建,都对三十三观音造成不同层次的伤害,现在仅存二十五尊。

今年适逢新竹开垦300年之际,特别举办「从西国到新竹─三十三观音巡礼展」, 清楚标示出每尊观音石佛目前所在位置,借由详尽的图文解说,让市民认识十八尖山的观音石佛历史背景,并给予文化保存方面应有的地位及尊重,欢迎民众按图索骥,来趟十八尖山观音巡礼。相关讯息请上新竹市文化局网站搜寻,洽询专线03-5425079、或拨打1999市民服务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