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为什么没有台积电?」 陆专家苦思给答案

大陆专家特地发文讨论「大陆为什么没有台积电?」,坦承大陆在晶片制造领域是后起者。(图/达志影像/shutterstock)

积电一向被誉为台湾护国神山,尤其11月份业绩合并营收1248.65亿元,已连续18个月同比增长,成绩亮丽。因此大陆专家也特地发文,讨论「大陆为什么没有台积电?」,坦承大陆在晶片制造领域是后起者,认为大陆之所以没有出现台积电这样的企业,是因为后发的原因市场规律,而美国科技客观上给大陆提供一个发展晶片代工企业的机会

大陆官媒环球时报》近期刊出一篇以《大陆为什么没有台积电》为题文章作者是大陆资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项立刚在文中指出,今天的世界是一个精细分工的世界,基本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地区能把所有的产业的整条产业链都做下来,在一些领域有别的国家和地区比我们强,这很正常,也是经济规律的一部分。

他说,在电子信息产业起步时,企业基本是自己做全产业链。随着产业越来越成熟,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产业化分工也就愈益明显,在这个过程中,拥有庞大市场腹地的国家和地区,就会更多向终端产业发力,因为终端市场更大,机会更多,回报更高。

项立刚分析,作为信息科技产业后起者的大陆,是选择首先在终端产业有所作为,还是要突入高技术上游,答案很清楚,首先进入终端产业。大陆市场大,机会多,可以在终端市场有所作为,逐渐积累实力,提升技术水平及各方面的能力,再向上游发展,一点点去做配件,在配件领域有所作为,再向材料等更上游发展。所以无论是国家规划和企业行为,都不太可能把晶片制造这种上游领域作为最初就进入的方向

然而,台积电1987年成立时获得了台当局巨大支持,通过30多年的积累,逐渐成为世界少数几家晶片代工企业之一。最初晶片产业普遍采用IDM模式,集晶片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等多个产业链环节于一身,这种模式投入大,风险大。后期晶片设计和代工分开的模式为晶片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让更多没有制造能力的企业也可以加入到晶片产业,提供更多产品。

他认为,台积电就是最早切入这个领域作为Foundry(代工厂)模式存在,拥有较大的先发优势。因为具备先发优势,发展战略清楚,注重不断地技术更新,终于获得今天这样的优势地位,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超过美国的晶片制造企业。这样一个高投入、高集中度的行业,具有天然垄断的属性,一旦占据了优势地位,如果先发企业不犯错误,后进入的企业很难超过。

反观大陆在晶片制造领域是后起者,早年政府没有将其作为未来发展重点。大陆晶片代工的企业客户不多、资金不足,发展速度慢。如2000年成立的中芯国际,无论在资金、技术还是生产能力上都和台积电有较大差距,在很大程度是错过了最佳时机。

不过,美国的科技战客观上给大陆提供一个发展晶片代工企业的机会。科技制裁结果,让整个大陆产业界明白,必须要在这些上游产业建立起防线,否则很容易被人「卡脖子」,全社会在发展战略、政策、资金、人才上开始给予晶片产业较大投入,刺激了大陆在晶片制造领域的发展。

最后,项立刚总结,大陆之所以没有出现台积电这样的企业,是因为后发的原因及市场规律。然而市场规律同样也会给大陆未来缔造出台积电一样的企业提供机会,因为今天无论是国家安全、产业格局还是发展机会,都到了大陆在晶片制造领域有所作为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