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大为:骨松治疗可双管齐下

中华民国骨质疏松症学会戴大为秘书长提醒,极高骨折风险族群可优先选择促进骨质生成药物治疗,以快速增加骨质密度。图/业者提供

根据国民健康署调查显示,骨质疏松症为65岁以上银发族常见慢性病第4名,且伴随年纪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人数也随之增加。

中华民国骨质疏松症学会秘书长暨国立成功大学附设医院骨科病房主任戴大为医师提醒,虽然骨质疏松症普遍认知度高,却鲜少主动筛检,更对骨折风险毫无警觉。建议参考2021年台湾成人骨质疏松症防治之共识及指引,进行比对,若有符合其中一项即为极高骨折风险族群,建议此类患者可优先选择接受促进骨质生成药物治疗,以快速增加骨质密度、预防骨折再次发生,患者可主动与主治医师讨论合适的治疗疗程。

骨松药物大致分为「减少骨质流失药物」及「促进骨质生成药物」两大类,前者药物为抑制蚀骨细胞作用,以防止骨质过度流失,台湾多数骨松药物属于此类; 戴大为医师进一步说明,过去骨松治疗以减少骨质流失药物治疗为主,但研究显示先使用促进骨质生成药物以快速增加骨密度,后续再使用减少骨质流失药物以维持骨密度,特别对于极高骨折风险患者,双管齐下,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戴大为医师表示,只要遵循医嘱,骨松是可以及早发现治疗的。目前健保给付有不同的促进骨质生成药物可提供患者选择,若患者无法确定自己的病况是否适用,建议与主治医师询问及讨论。

完成促进骨质生成药物疗程后,也需与主治医师一同拟定后续治疗方案并遵从医嘱持续治疗,才能有良好治疗效果,有效避免骨折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