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 骨松治疗更是不能断
人体骨骼骨量在30岁达到最高峰,之后随着年纪的增长,骨量会逐渐减少,特别在50岁后骨质流失的速度将加快,近年国人虽然骨松的意识提高,但面对「沉默的杀手」想要完全围堵仍旧有限,马偕医院家庭医学科主治医师林信惠表示,民众可以透过症状或自身风险评估是否可能骨松,若被诊断为骨松,一定要积极治疗,面对后疫情时代,若希望减少回诊次数,可考虑使用长效剂型的药物。
林信惠表示,提到骨松,多数民众对于骨松可能带来的危害大多不了解,骨松最担心引发跌倒骨折,根据统计骨松患者一旦骨折,以髋关节骨折而言,一年内的死亡率,男性为22%、女性为15%,与没有骨松的患者相比,死亡率高上许多。
偏偏骨松难以轻易发现,根据推估,有三分之一的台湾停经后妇女一生中会发生至少一次骨松性的骨折,但根据健保局统计,只有不到15%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曾有一位女性患者,搬家抬重物,一个不小心以为闪到腰,在家痛了好几天,向复健科求助,休养多日未果,最后照X光才发现腰椎骨折,进一步才发现是骨松患者。
▲骨松的发生是无声无息的,没有骨折之前不会感觉到疼痛,若身高明显与年轻时的身高有落差,就得意识与骨松有关,可至医院检测骨密度。
林信惠表示,骨松的发生是无声无息的,没有骨折之前不会感觉到疼痛,也没有明显症状,许多长辈常会认为「膝盖痛」、「腰酸背痛」代表骨松找上门,这些症状多是肌肉或关节问题所致,从外观上,仅能透过身高的改变,略知自己是否为骨松患者,若身高明显与年轻时的身高有落差,就得意识与骨松有关,可至医院检测骨密度,目前自费检查两个部位约需一千元。
林信惠说明,除了症状,更需注意自己是否有高风险因子,若男性年纪超过70岁、女性超过65岁、女性45岁前停经、长期使用类固醇、有骨松家族病史、类风湿性关节炎、曾使用癌症荷尔蒙药物、有喝酒吸烟的习惯,都建议定期检查骨密度。同时在年轻时就应该要预防骨松的发生,建议可以改善饮食生活作息,以及增加运动密度。
林信惠表示,运动项目中,负重运动已经被证实可以增加骨密度约百分之一到百分之四,很多长辈会认为自己已经是骨松高风险群,若重训会不会增加骨折的风险,她说,重训的重量应循序渐进,最好有专业的教练或物理治疗师带入门,才不会产生运动伤害。
平常的饮食则建议以吃天然食物为主,每日钙质的摄取应达到1000毫克以上,台湾人平均每日只有摄取不到600毫克的钙,可以上网查询钙质计算机,算算看自己一天吃了多少钙。若没有办法多摄取高钙的食物,像乳糖不耐的人,就建议可以考虑额外补充钙片。同时得摄取维生素D达800个国际单位,也可以透过日照10到15分钟,让人体自然生成维生素D,不过日照过程中至少要露出整个手臂,不涂抹防晒、不撑阳伞,才有办法达到效果,若无法达成则建议可以直接从保健食品中获得维生素D。
▲一旦被确诊为骨松,定期服药与追踪是相当重要的事。
林信惠说,一旦被确诊为骨松,将是一场长期抗战,不论任何药物,治疗需要一年以上才真正可达到减少骨折之效果,而且累积药量如果不到一半,就几乎等于没有吃药。定期服药与追踪是相当重要的事,若对于服药遵从度有困难的病人,可以与医师讨论是否可以改用其他针剂的治疗方式,以维持骨松的持续治疗与追踪,不过换药是有风险的,一定要与医师充分讨论过后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