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彰良早期小说不卖座才惊觉 作家要陪着故事走到底

图文/镜周刊

2015年,台裔作家东山彰良荣获日本大众文学最高荣誉直木赏」,题材以父祖辈为取材对象,并涉及1930年代的中国大陆,以及国共内战抗日战争背景。虽然是看似沉重的历史题材,但东山彰良利用推理小说框架黑色幽默笔触,让阅读过程生动又流畅,一路跟着主人翁紧张到结局。东山彰良说,这部作品蕴酿了很久,却只花了3个月就写完了,相较于以往的小说,这次写得很轻松。关于写作的动机和过程,他是这么说的:

我出道之后就一直想写祖父故事,但当时对自己的笔力没有把握,因为一定会涉及1930年代中国大陆还有战争、或国共两党和抗日战争,我不晓得自己也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2013年,我出版了一本小说叫作《黑骑士》,没有翻译成中文,这本小说对我来说很重要,写这本之前,我写小说都有一种不太纯粹的方法。因为要养家赚钱,最好的办法就是写出一本小说很畅销,改拍成电影连带书会卖得更好,我一直抱着这种念头。在写小说的过程中,一定会碰到故事的分歧点,到了这个点上,比如说,最好的发展应该是要往右边这个方向去写,可是一旦往右边走,故事会愈滚愈大,万一改拍成电影,恐怕没办法在2小时以内搞定,于是我就改变方向往左边去写。

我写小说始终有这种念头,就是以「改拍电影分量」为前提来写,可是一直写、一直写,又卖得不是很好。直到《黑骑士》这本小说,我心里想,反正已经卖得差了,干脆不要多想,纯粹好好写小说就好,如果又遇到故事的分歧点,小说应该怎么走就怎么走,不要理会篇幅变得多长。写这本小说的过程,我终于学到这一点,也就是说,作家不应该故意把小说写完,小说要结束的话就会结束,作家应该陪着手上这个故事一路走到底。

写完《黑骑士》以后,我对自己的笔力有了一点把握,就决定开始为原先想替祖父写的小说做准备,不过严格说来,里面的主人翁不是我祖父,而是我父亲的成长故事,况且台北是我很熟悉的地方,我打算先写出《流》当作日后更上一层楼的练习。所以一开始,我并没有抱着多大觉悟一定要写一本很棒的小说,只是轻轻松松就写下去,里面有太多故事是实际上发生在我们家里、或我的身上,这本小说对我来说,有点像是备忘录,如果我的家人来读,肯定会想起来某件事是哪时候发生的,像是一种提醒吧。

我花了很长时间搜集资料,比如去中国大陆就会买一些相关书籍。故事最有趣的部份是在叶秋生的成长过程,以及家中发生的大小事。对我来说,一桩命案从开始到解决的推理过程,对我来说不是最重要,只是带给读者继续看下去的动力,我想描述的是主人翁在其中的成长历程

另外,我每次写完小说都会先给我太太看,让她给我意见。写完《流》的时候,她只说了一句话:「很普通。」既然普通,我也没有抱很大期待或决心非出版不可。我也拿给我父母亲看,如果有任何让他们不愉快的部份,就干脆不出版了,可是我运气好,他们看完之后很喜欢,说:「读起来很舒服。这里头没有坏人也没有好人,我们所认知的历史和战争就是这么一回事。」

《流》在日本出版的时间是2015年5月,出版前夕,先发行试阅本送给书店书评家看,我一直不相信这本书写得有多好,毕竟连我太太都说很普通了。直到6月,突然入围了「直木赏」,紧接着7月确定获奖,好事一下子通通发生,我完全没有心理准备会得大奖。从入围到发表相距一个月,我的念头很单纯想着,趁这个月能多卖一本就很好了,等结果揭晓,这场梦就醒了。没想到揭晓名单的那天,这个梦不但没有结束,居然还持续了蛮长的一段时间,令我又惊又喜。

更多镜周刊报导【一镜到底】娱乐小说界的王贞治 东山彰良专访之一【一镜到底】一生都在逃 东山彰良专访之二【一镜到底】寻根与破冰 东山彰良专访之三【东山彰良番外篇台湾比较像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