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情人说不出我爱你?「这样说」让两人更紧密、更甜蜜

▲觉得说「我爱你」很别扭吗?其实你可以从感谢的话开始。(示意图/CFP)

文/《别再说都是为我好》

怀祖情绪类型是听觉型,个性细腻敏感,而且很体贴,一直很喜欢身体上的接触,常常一回家就想给太太亚欣一个拥抱,亚欣却对怀祖老是喜欢搂搂抱抱习惯很反感,总是能闪则闪,有时难免让怀祖觉得亚欣拒人于千里之外。

在了解怀祖的「爱之语」是「身体接触」之后,亚欣才意识到原来怀祖是用肢体接触来表达爱。对于自己在怀祖表达爱意时的冷淡反应,亚欣虽然觉得抱歉,但又纳闷,难道只有搂搂抱抱才能传递爱人心情吗?

最近亚欣看了《刻意练习》一书,教人有意识地去特意练习某些事物能力。亚欣一方面觉得自己也许应该为了怀祖多多练习身体接触,但另一方面,亚欣也不免怀疑如果刻意练习身体接触,算不算是一种别有目的行动,而不是发自内心真正对怀祖的爱,好像不是自己真正的心意

思绪脑海里反复来回,让亚欣真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对。其实亚欣从小就不喜欢跟人有太多肢体接触。小学中学时,小女生常会一起手牵手去玩,或是谈话时很自然地勾肩搭背,但亚欣从来就不喜欢这样,总是习惯和他人的身体保持一定距离

对亚欣来说,比起身体接触,她更喜欢的爱之语,是伴侣用正向的语言肯定她、鼓励她。但即使如此,亚欣也很少主动对怀祖说什么甜言蜜语或是好听话,她总觉得那些太过甜腻的言语,说起来太肉麻,让人感觉尴尬又恶心,如果真要表达爱意,或许不一定要说出来,对方应该也能感受得到吧!

每个人适合的、能接收到的爱之语不尽相同,亚欣担心刻意练习对方喜欢的爱之语,是不是勉强自己去做不喜欢的事,好像不能算是发自内心的自然情感,其实是没必要的。她认为,如果要表达爱意,就要用对方能够理解接受的方式,否则说得再多、做得再多,对方收不到,都是无效的沟通。就像我们的母语中文第二语言才是英文,但如果遇到一个只会讲英文的人,就只能勉强自己用英文去沟通,不然就只能鸡同鸭讲了!

对方的语言去表达爱,这样的起心动念正是因为爱着对方,希望能够好好传达自己的心意;反之,我们也会希望对方用我们喜欢的爱之语来表达对我们的爱意,不是吗?亚欣可以练习告诉自己:「我愿意去爱、愿意去拥抱先生,我想让先生知道我真的很在乎他、很爱他。」

虽然听觉型的人喜欢正面肯定的言语,但未必只有甜言蜜语才能传达爱意。正面肯定的话可以透过说出一个事实,告诉对方他做了什么让自己很高兴的事,这也是一种爱之语。例如,那天怀祖开亚欣的车出去买东西,看到车子的油已经快用完了,怀祖知道亚欣常粗心大意忘记加油,所以特意绕路加油站把油加满;隔天一早,亚欣上班快迟到了,又担心车子没油,结果上车看到油箱已经被加满了,她知道是怀祖贴心帮忙,所以用LINE传讯给他:「谢谢你帮我把车子的油加满!」然后还难得地附上一个「love you」的贴图。怀祖一看到,马上回一句「我也爱你」。亚欣知道怀祖看到贴图很高兴,也开始理解,好听的话不一定都要肉麻兮兮,也可以简单明了。

其实很多人都不太擅长说好听的话。华人文化鲜少鼓励大家把爱意说出来,好像觉得爱用说的,就会显得有些矫情,但其实很多甜言蜜语都是从感谢的话语开始。每个人都需要被肯定,说出谢意,就是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人和人之间的感情流动,可以从这里开始。

如果你是听觉型的人,不妨试着把自己想听的话直接告诉伴侣,让对方知道你的需求,反而能更有效地让彼此的感情流动。

当然,也有些人的爱之语不是用语言传达,这时可以去观察另一半喜欢的爱之语是什么,看看对方是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他/她的爱意。还有,也多加觉察当自己用什么方式表达时,对方的回应会很开心、很强烈,那往往就代表伴侣接收到我们想传递的情感,并且也乐在其中,日后就可以经常用这种方式向对方表达爱意。

★本文经圆神出版授权,摘自《别再说都是为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