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不可断

扫描QR code参与线上讨论

2015年,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在台北举行第七次例会,回顾《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 生效以来的执行情况。图为时任海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左)与海基会副董事长施惠芬(右)握手致意。(中新社

陆客自由行因政治因素中断逾半年,肺炎疫情冲击下,两岸官方互信与民间人员往来近乎「归零」,即将10年届满的ECFA的命运再度打上问号。蔡政府虽然嘴上说ECFA中断对经济影响不大,但官方正式发言仍然保持统一口径,希望ECFA继续生效。

坦白讲,在绿营基本盘强烈要求「两岸脱钩」、「台湾正名」的网路民粹之下,蔡政府还能务实面对ECFA,实属不易。陆方过去也一再透过国台办发言人展现维持ECFA运作的诚意,但近期大陆仇台武统」民粹再起,一些涉台学者放出「中断ECFA不无可能」的讯号,让ECFA前景再度扑朔迷离。

当然,从理性角度看,两岸执政者都不愿意中断ECFA,但客观情势的严峻,不得不迫使决策层重新思考权衡。最典型的案例,是中共国安办副主任、国安部长陈文清近日撰文,非常罕见提到「旗帜鲜明、不怕摊牌」8个字。习近平也在前不久语重心长地告诫中共高层「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换言之,如果台海情势已经到了陆方认定的「挑战国家主权、安全、核心利益底线」,大陆对民进党「摊牌」就是必然的结果,也当然包括对台经济制裁

然而,冷静下来思考,现阶段两岸关系固然极其糟糕,但是否已经到了「摊牌」的时刻?退一万步讲,即便陆方要对民进党「摊牌」,实质上就是对美国「摊牌」。而「摊牌」也有轻重缓急之分,无论是断ECFA、友邦归零,还是军事施压乃至动武,但不管冲击力多大、影响程度多深,既然「摊」了就必然意味着「收不回来」,意味着经过30年好不容易摸索出来的融合统一之路走到尽头,无异于海峡两岸两代中国人的努力前功尽弃。

首先,两岸民粹固然可畏,但仍然可控,2018年绿营强推剑指台独的「东奥公投」终究还是被民进党「搓圆仔汤」做掉了,可见自下而上的压力不至于令两岸「摊牌」。就大陆而言,政府抗击疫情的成效,大陆老百姓基本是认可的,而紧接而来的经济问题才是重点。但过去5年大陆正经历了调结构、促内需的转型期,对后疫时代的经济冲击有很强的回旋余地和消化空间,应不致靠对台湾出气来转移内部压力。同时,大陆官方牢牢掌握境内网路,推特上的「小粉红」只不过是一时之盛,算在大陆十几亿人里也是很小的比例。

就台湾而言,蔡政府今年靠民粹赢得817万选票,但这里面掺杂了太多内外因素和偶发性事件,一次狂欢背后并没有改变台湾的宏观、深层次统独民意结构,希望两岸和平、维持现状仍是绝对的主流民意。而且,蔡政府高层也清楚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之前淡化陆生恐吓陈时中风波、近日叫停网民攻击李显龙夫人,都是蔡政府主动降温的积极作为。因此,解决民粹问题,根本取决于双方执政者的思考。

其次,大陆应该认识到ECFA和「惠台」、「融合发展」、「两岸一家亲」之间是等号关系,亦是增强大陆主动权主导权关键所在。有大陆涉台学者称「中断ECFA对大陆利大于弊」,反过来看,难道「延续ECFA对大陆就弊大于利了」?所以大陆要摒弃各种似是而非、自乱阵脚的说法。事实上,当服贸未生效、货贸谈判搁置,早收清单即将届满失效,ECFA更多是「惠台政策」的看板,跟「31条」、「26条」并无本质区别。如果大陆轻率主动中止ECFA的优惠宣示,不就是在否定所有惠台政策了吗?

后疫时代的经济全球化必然倒退,跨国产业链必将重整区域化的适度补强是大概率事件,其中最重要的指标就是RCEP和CPTPP。疫情导致美台关系走近是事实,但在区域化填补全球化倒退真空的趋势下,ECFA反而给大陆更多对冲、抵消美台走近的动力,毕竟台美FTA还是空中楼阁。如果大陆抓住这一契机更深地与台湾经济融合,民进党的务实台独还会走得下去吗?反之,如果大陆自以为「弊大于利」地中断ECFA,两岸脱钩真有可能引发中美脱钩的新冷战序幕,难道这才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要之痛」吗?

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既然蔡政府希望延续ECFA,大陆官方也一向坚持包括ECFA在内的惠台政策,那么我们宁愿希望「中断ECFA」只会是民间舆论的闲谈,也希望ECFA的延续能够成为化解两岸僵冰的一道曙光。毫无疑问,ECFA对台湾好,对大陆也好,对两岸关系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