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法复活「麦卡锡」?学者:没受对岸指使「何必对号入座」

国民党立委在议场内静坐抗议反渗透法。(图/记者屠惠刚摄)

记者蔡绍坚台北报导

「反渗透法草案」31日在立法院三读通过,各界仍有不少质疑声音,批评条文内容模糊,可轻易使人入罪,有如「绿色恐怖」「新麦卡锡主义」。学者认为,反渗透法已经过很多妥协,规范范围非常小,还要符合多个条件才能构成处罚,有些人实在太过担心,「若没接受对岸的使唤,何必有这种疑虑?这给人一种对号入座感觉。」

台湾国际法学会秘书长林廷辉表示,反渗透法的推动,主要是因为习近平今年一月讲了「一国两制台湾方案」,随之出现许多自诩为代表台湾,或是受到对方指使的人及团体,要来采取行动,完成习近平的规划,「这些行动不只涉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也侵犯到国家安全的底线,有必要针对某些可能受使唤的人或团体,采取预防性作法,概念与反情报法、间谍法有相似性。」

民进党立委管碧玲上台发言,吁支持反渗透法。(图/记者屠惠刚摄)

林廷辉指出,「渗透」可以说是非战争时期,新型态的「间谍」行为,国际社会现在都已经注意到这个情况,像是纽西兰澳洲都有相关的法律,很多国会议员被抓、被调查,新加坡加拿大、日本也都在做,「这么多国家都在做的情况下,台湾为什么要开一个漏洞,让人有机会借由民主机制来渗透?所以是有必要性的。」

很多人批评反渗透法的条文定义模糊,能轻易使人入罪,有如「新麦卡锡主义」「绿色恐怖」。但林廷辉认为,条文的内容定的没有很严格,所谓的「境外敌对势力」现在虽然是指对岸,但只要对岸放弃对台动武,没有并吞台湾的野心,那就不会是敌对势力,也不适用这个法了,「怎么会有麦卡锡主义的担忧?」

新党在立法院外抗议《反渗透法》。(图/记者林敬旻摄)

林廷辉提到,就算是跟「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来源」往来密切,但只要没有接受对方指示、委托资助,去做影响选举、破坏民主的「不法行为」,也不会有入罪的问题,「就像宋楚瑜政见会上问蔡英文,他赴APEC见到习近平,算不算涉及反渗透法;蔡英文回答,你是受总统授权担任特使,没有接受别人的指使进行渗透,当然没有问题。」

林廷辉还说,有一些人实在太过担心,在他看来,反渗透法不是一个很强制、范围很大的法,它的处罚必须符合多个条件才能成立,从几次公听会也可以观察到,法案经过许多妥协,「坦白讲,我甚至是觉得有些不足,因为目前只规范到民主、选举的内容,还有很多有必要性的议题,像是敏感科技的保护、媒体渗透的部分。」

林廷辉强调,他觉得不管用麦卡锡主义,或是其它的一些名词来批评,都一点对号入座的感觉,「如果没有接受中国大陆的使唤、怂恿,那何必有这种疑虑?是不是担心以前做的一些事情不能做了?」

▼反渗透法今拚三读,反对民众聚集立院。(图/记者罗志华摄)

不过,林廷辉也坦言,反渗透法虽然只规范意图不轨的人,但也可能会造成「寒蝉效应」,一些台商台生族群可能会担心在与大陆互动的过程中触法,因此减少互动,「不是每个人都对法案有那么多了解,所以政府必须多下心思,让大家知道红线在哪边,哪些事情是可以放心做的。」

另外,林廷辉还说,反渗透法的出现,也可能会对台商、台生有保护的作用,从过往例子来看,两岸政府在进行情报工作时,常会找台商来协助,这中间肯定有非自愿的,但现在有了这个法律,等于有了一个挡箭牌,有理由拒绝对方的要求,专心做生意,「所以有明确的规范,讲清楚甚么叫做渗透、间谍,甚么叫做反渗透、反间谍,反而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