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自来水都藏铅危机 常暴露血管提早硬化
近期重金属中药事件延烧,再度唤起国人对铅中毒的重视,台大医院今日公布铅中毒研究结果,证实早期铅暴露会借由调控DNA的甲基化间接造成动脉硬化,呼吁政府推动国内大型人体生物监测,厘清国人铅暴露的现况。
台大医院环境职业医学部主任苏大成率领研究团队,针对国内12至30岁青年进行研究,发现尿液中铅浓度越高,动脉中的内皮层厚度就会越厚,不仅会造成动脉硬化,也会增加41%的代谢症候群风险。
这项基因甲基化研究中,共有738位青年参与,苏大成说,研究指标是要看铅中毒对基因甲基化的影响,过程中将较为严重的50%与较不严重的50%进行比对,发现在铅、镉暴露下确实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铅浓度较高者,颈动脉厚度甚至可增加14%。
苏大成说,虽然国外早已有类似发现,但这次研究还请统计专家来做相关性连结,借由详细的数学模型,更能佐证早期铅暴露与动脉硬化的关联。
另外,研究中也发现,在其中31个双北地区家庭中,竟有9户早晨第1公升的水中铅含量超过6微克,至于台大屋龄超过60年的校舍中,更超标至250微克,皆高于一般国际上所订之标准。
恩主公医院副院长林建宇则说,若长期暴露在铅环境下,可能会造成慢性铅中毒,除动脉硬化外,还可能造成肾衰竭、过敏气喘等免疫失调症状,严重者可能造成智力下降,近期也有国外研究显示,铅浓度与骨质密度具关连性,会增添骨折风险。
苏大成表示,民众早上或返家时可先开自来水水龙头,让水流一至两分钟,将沉积在管路的铅排出,就能有效降低水中的铅含量,或可选用经认证可去除铅的净水器,平时多补充豆制品、肉类、牛奶等排铅食物,有助于中和体内铅含量帮助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