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暴露」不只伤心血管! 研究:增「颈动脉硬化、骨折」风险
▲台大医院过去两年来针对青少年与年轻成人的做铅暴露研究。(图/台大医院提供)
台大医院过去两年来针对青少年与年轻成人做「铅暴露」研究,结果发现年轻人铅暴露不仅和胰岛素阻抗、血压和代谢症候群等心血管危险因子有正相关,更发现铅和「颈动脉早期动脉硬化」以及「股骨的骨密度」有关。
铅在环境中无所不在,包括空气、水和土壤,从过去研究中早已发现铅对心血管等系统有不良影响。台大医院环境职业医学部苏大成主任和恩主公医院林建宇副院长及国家卫生研究院国家环境医学研究所黄柏菁助研究员,过去两年来也针对青少年与年轻成人的铅暴露研究。
台大医院环境职业医学部苏大成主任说,进一步探讨铅造成动脉硬化的可能机转,发现早期铅暴露翰内皮细胞功能失常有关,且铅除了直接和动脉硬化相关,也可能借由调控DNA的甲基化后「间接」造成动脉硬化。
此外研究团队也借由分析美国健康与营养调查资料库,发现体内铅浓度也与股骨的骨密度有负相关,这趋势在停经前的妇女更加明显,因此也可能会增加后骨折的风险。国卫院研究显示含铅汽油禁用后数年后,仍可发现血中铅可能负面影响儿童智力发展,虽然大型人体生物监测资料显示国人尿中铅有逐渐下降趋势,但仍高于欧美日等国。
苏大成提醒,日常要留意「油漆含铅、自来水含铅」的暴露,老旧铅管仍为自来水铅污染的主要来源,自来水事业单位应重新检视铅管于各县市的分布,建立高风险热区,对资料不全的地区更应谨慎调查;另外,国内也需要推动国内大型人体生物监测,才能真实反映出民众体内暴露程度变化。
而在日常饮食上,苏大成也建议,可摄取「钙、铁、锌」食物,如豆制品、肉类(牛肉)、蛋类、动物肝脏、牛奶、虾皮等;蛋白质食物如豆制品、蛋等,其蛋白质成分与体内铅结合成可溶性化合物,进而阻止人体对铅的吸收;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帮助抑制人体对铅的吸收、促进铁质吸收,有助抵抗铅害,协助体内的铅从粪便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