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速度能降低动脉硬化风险?研究数据这么说
走路速度能降低动脉硬化风险?研究数据这么说。(示意图/Shutterstock)
心血管疾病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流行病之一,加上国人饮食西化、生活习惯普遍不佳,而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运动」被视为预防或改善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途径之一,早在1960年代的研究中,即有证据显示运动与心脏健康有显著关联。
哈佛大学医学院所属《哈佛健康出版社》(Harvard Health Publishing)刊载报告指出,最新的2项心脏病预防研究,皆探讨「心肺功能」对于心脏健康的重要性。心肺功能与心脏、肺部在运动时提供肌肉的氧气浓度有关,也连带影响罹患高血压、糖尿病甚至发生动脉硬化的机率。
(图/潮健康提供)
●心肺功能愈强死亡率愈低? 可减少高血压糖尿病与动脉硬化
第1项研究刊载于《欧洲心脏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2,070名受试者于飞轮车中测试了心肺功能,在为期1周的试验时间中,透过配戴健身追踪器测量其运动成效。第一次的测量时间与第二次间隔8年,研究团队将受试者的当前测验结果与8年前的测量值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在2次测试期间,采取更多中重度运动、走路步数更多的受试者,心肺功能显著提升,且无论久坐时间长短与否,心肺功能皆比较少运动者来得更佳。运动程度与每日步数高于正常程度的受试者,心肺功能亦高于平均水准。研究团队也宣称,平日运动的活跃程度,可以部分抵消久坐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2项研究则刊载于《JAMA Network Open》。研究团队透过年龄、性别、腰围与心率等数据,推算2,962受试者的心肺功能。也透过专业仪器,检测受试者的动脉硬化程度,以及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征兆,如动脉中的斑块聚集。
在为期15年的监测中,与心肺功能较差者相比,心肺功能较佳者的血管更健康、斑块聚集更少,死亡率也显著降低。该项研究结论认为,心肺功能较佳可降低罹患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和心血管疾病。
(图/潮健康提供)
●「步行」改善心血管健康? 每分钟超过这步数才标准
哈佛大学医学院建议,中度至重度运动是提升体能、增加心肺功能的有效方法,如骑自行车、快走或慢跑。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CDC)也指出,中等强度的步行速度是指时速4-6公里之间,若经常锻炼且身体状态良好,则强度可以超过时速6公里。
对大多数成年人来说,每分钟步行100步(相当于时速4.3公里)的速度可以称为快走。要达到剧烈强度的活动,每分钟至少需走130 步(略高于时速6.4公里,相当于慢跑)。
哈佛大学医学心血管内科医师Hicham Skali表示,前述2项研究已证明中年人从事体育锻炼对身体所带来的好处。「无论妳从几岁开始训练,都可以改善心血管健康。」
Skali提醒,多运动并减少久坐时间,可帮助提升「心肺功能」与「心肺耐力」等指标,进而改善心血管健康。对于公卫政策与健康风险管理而言,是一个明确且应重点呼吁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