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烟是个好生意
获利最多者,当然是推行反烟不遗余力的董氏基金会。借由将吸烟者污名化为意志不坚、易受诱惑、行为不检、伤害他人、增加社会负担、浪费健保资源……总之是需要被矫正、约束与惩罚的一群人,就可以从中获得各种好处。首先是一年三百多亿的健康捐,有3%要用于「烟害防制」,而董氏乃个中翘楚,得标率几乎100%;不仅如此,他还推广健康食品,所以另外用于「卫生保健」的3%也可以分一杯羹。对此,卫生署宣称「一切依法采购,未独厚董氏」,因为健康捐有7成要挹注健保,若非董氏把反烟搞得这么轰轰烈烈,卫生署怎么能对吸烟者予取予求,填补健保这个黑洞呢?
如果只是分食从吸烟者身上剥下来的健康捐,未免也太小看反烟这门生意。因为污名化吸烟者,让推动反烟的人仿佛处于道德至高点,所以董氏基金会可用「公益」之名筛检忧郁症,同时接受生产抗忧郁症药物的药商捐助,顺便也张贴一下药商图文并茂的戒烟药品,还理直气壮的说:「哪一个基金会没有接受捐助?」要是一般网友在自己的部落格里分享一下使用心得,可能就会被认定为广告而受罚,但反烟的董氏,没事!
这个至高无上的道德光环,妙用无穷。非但艺人们抢着担任反烟代言人,不论干过什么狗屁倒灶的事,都能改变形象,以便继续代言含糖、含酒精饮料、速食炸鸡……等等。而且政客也要设法与其交好,相关立法、修法的征询,永远有董氏基金会,就连健康捐的调整,当事人吸烟者公民团体可以跳过,却一定要问过董氏的意见。
更妙的是,由董氏主导的反烟活动,连烟商也能获利!董氏口口声声说台湾烟价过低,但考量各国GDP的差异之后,台湾的烟价其实并不便宜;于是董氏改口说烟税占总烟价的比例过低,健康捐应该加30元。觉得奇怪吗?宣称要打击烟商、保护吸烟者的董氏,为什么不说烟价占总烟价的比例过高?对同一个现象的描述,董氏选择向吸烟者开刀,反而让烟商在这波健康捐的调涨中,表示也将调涨25元。如同指责吸烟会增加社会的健康成本,却不要求「牟利者付费」,而是向吸烟者开征健康捐。依卫生署「以价制量」的逻辑,与其让穷人买不起而被迫戒烟,何不降低烟商销售的意愿?如此一来,超商柜台后方最显眼的位置,可能就不再是烟品了。不过……别忘了,反烟是个好生意。
●作者朱政骐,台北,博,世新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兼任讲师,台湾相思草人权促进协会理事长。本文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