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LCD玻璃再利用 可吸附电镀废水中重金属

行政院环保署经济工业局和工研院携手,共同开发出新技术,将废弃的LCD玻璃变身为奈米孔洞材料,可以吸附金属,成为电镀制程废水处理的重要材料。27日在彰滨工业区服务中心举行成果发表会。(工研院提供/谢琼云彰化传真)

废LCD玻璃转化成吸附电镀废水重金属的技术制程,经环保署与工研院携手在彰滨工业区进行长达一年的测试验证,可从制程废水中回收30%的洁净水再循环使用、更可减少三分之一的重金属污泥,若以每日50吨废水估算,每年省下近千万元的水处理费用。(谢琼云摄)

废LCD玻璃转化成吸附电镀废水重金属的技术制程,经环保署与工研院携手在彰滨工业区进行长达一年的测试验证,可从制程废水中回收30%的洁净水再循环使用。(谢琼云摄)

废弃液晶荧幕回收制程纯熟,除液晶可吸取出重新纯化还原再制,剩余硬度、高熔点的废玻璃,经转化后变成可重复使用的奈米孔洞材料,洁白的玻璃碎粒吸附不同重金属后会转化不同颜色,而重金属脱附出来又变成可转卖回收的有价金属。(工研院提供/谢琼云彰化传真)

废弃液晶荧幕回收制程纯熟,除液晶可吸取出重新纯化还原再制,剩余高硬度、高熔点的废玻璃,经转化后变成可重复使用的奈米孔洞材料,洁白的玻璃碎粒吸附不同重金属后会转化不同颜色,而重金属脱附出来又变成可转卖回收的有价金属。(工研院提供/谢琼云彰化传真)

废弃LCD液晶玻璃华丽变身。环保署、经济部工业局与工研院携手研究开发出新技术,可将废弃的玻璃经改质热处理后,成为具有吸附各种重金属的过滤材料,每年将可为电镀业者节省近1/3、约数千万元的废水处理费用。

近日水情吃紧,水资源如何充分回收再利用成为产业关注议题,加上电镀业废水污染问题严峻,环保署与工研院开发废液晶显示器(LCD)玻璃高值再利用技术,将废弃的LCD玻璃热处理转化为奈米孔洞材料,用以吸附电镀废水中的各种重金属。

全台每年约产生8000公吨废弃LCD,其中的液晶回收纯化再利用制程技术纯熟,已经成功由工研院技转群创光电使用;而剩下的LCD玻璃,因为硬度、熔点比普通玻璃高,无法回收,过去多只能采取物理处理或掩埋,现在透过新开发的改质、热处理技术,在LCD玻璃制造奈米孔洞,成为电镀制程中废水处理的重要材料。

工研院人员说明,电镀制程水中金属会吸附停留在「LCD玻璃奈米孔洞材料」中,循环后留出洁净的水,可回到制程中重复利用。饱和后的吸附材料,除可再转作其他应用,也可将金属脱附出来再利用。

由于鹿港彰滨、顶番婆地区正逐步发展五金田园聚落,经研究人员实际在彰滨工业区电镀厂、服务中心金属表面处理专区废水前处理厂,进行长达一年的测试验证,每日可处理50公吨电镀废水,处理过程不需额外添加药剂,减少产生重金属污泥,因而每公吨水处理成本可从120元减至80元;而安装1套吸附系统模组费用约为80万元。

环保署表示,若以每年100万公吨制程水估算,将可省下4000万元处理费用,每年更可创造30万公吨水资源循环使用,减少1/3重金属污泥的产生,预估将可开拓1.2亿元以上的循环经济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