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厂每年一座 水井备援 经部多管齐下抗旱

水情真的十分严峻,跨部会启动抗旱大作战!经济部水利署7日表示,将偕同内政部营建署、地方政府,推动11座再生水厂示范计划,每年努力完成一座,预计至115年全台供应再生水量将达每日33.4万吨,相当新竹地区用水量的6成,成稳定供水利器之一。

随着污水下水道接管率提升,水利署表示,将陆续推动11座再生水厂示范计划,预计至115年全台湾可供应再生水量将达每日33.4万吨。水利署期待从今年开始,每1至2年都能有1座再生水厂完工,成为因应干旱风险的利器。

为达成115年全台湾系统再生水厂供应每日33.4万吨再生水政策目标,水利署与内政部营建署及相关地方政府共同推动「公共污水处理厂放流水回收再利用示范推动方案(102-109)」、「前瞻基础建设水环境计划-再生水工程」、「公共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推动计划(110-115年)」等计划,共筹设桃园北区、新竹竹北台中福田丰原及水湳、台南永康安平仁德高雄凤山临海楠梓(或冈山桥头)等11座再生水厂,经费合计约170亿元。

其中,凤山溪再生水厂已于107年8月、108年8月分二阶段完工,供应临海工业区(中钢)每日4.5万吨再生水。第二座台南永康再生水厂将于110年4月起分阶段产水达每日0.8万吨,水利署正加速媒合用水企业,配送给南科园区厂商使用。

因应气候变迁降雨丰枯差距扩大,再生水源具有不受天然降雨影响的优点,水利署已将再生水列为「开源」必要选项。未来用水计划审查将依各地区供水情势,要求开发单位承诺使用一定比例再生水(目前用水计划已核定之再生水使用量达每日21.9万吨),有助于面对极端气候对各地区水资源供应的挑战。

此外,各部会启动抗旱大作战,在抗旱措施中,160口的防灾备援水井小兵立大功,每天供水34万吨,成为解决干旱燃眉之急的关键措施,尤其在桃园、新竹、台中与屏东等地区建置防灾紧急备援井,目前建置完成160口水井并入自来水系统达每日34万吨,发挥抗旱效益。其中新竹17口备援水井迄今供水约543万吨,较现在宝山宝二水库蓄水量更多。

水利署表示,以水情较严峻的新竹地区为例,已携手地方政府、台水公司及北水处,自去年底加大翡翠水库支援板新地区每日80万吨以上自来水,让石门水库有能力供水新竹;2月1日更提前完成桃园支援新竹干管,供水每日20万吨几占新竹用水4成;运用备援水井17口最大可供水每日3.2万吨、提前加强农业节水约850万吨及减压减量供水约90万吨等各项措施,才让宝山及宝山第二水库获得喘息,免于空库危机。

水利署自106年起于前瞻计划陆续推动防灾备援水井建置工作,在地下水丰沛且无地层下陷之虞的桃园、新竹、台中与屏东等地区建置防灾紧急备援井。日前水利署依灾害救法宣布开放科学园区厂商临时凿井,系厂商考量梅雨及6月降雨可能风险而采取不得已的抗旱风险管理手段

水利署强调,凿井为抗旱不得已的手段 政府会在符合现行环境影响评估法、水利法、地下水管制办法等法规前提下,由地方政府严谨的审查,确认不会造成地层下陷或影响水源保育情况下,以凿井作为产业短期缺水的备援措施,并于水情宣布正常后封井停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