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ALK基因突變易侵襲腦部 健保給付第三代藥物救命
台湾年轻病友协会副理事长刘桓睿(右起)、台大医院胸腔肿瘤科主任施金元、北荣胸腔肿瘤科主任罗永鸿今出席「肺比寻常 立刻挺你」记者会。记者林琮恩/摄影
卫福部国健署日前公布癌症登记报告,肺癌超越大肠癌成为发生人数最多的癌症。胸腔肿瘤科医师表示,肺癌共有10多种致癌基因突变,其中ALK突变较强,单一驱动基因就能致癌,且容易侵犯脑部,健保署11月起给付第三代标靶药物,对脑部具保护效果,让治疗有更多选项。
台湾年轻病友协会今举办「肺比寻常 立刻挺你」记者会。台大医院胸腔肿瘤科主任施金元表示,肺癌基因突变有10多种,其中ALK突变占比约5%,病人特色是年轻、不抽烟,比起一般肺癌常发生于六、七十岁长者,ALK突变患者多在50多岁时罹病,相对年轻10岁。因年轻民众健检意愿低,也未必符合国健署低剂量电脑断层(LDCT)筛检资格,诊间常遇到病人确诊时已是第4期。
施金元说,ALK基因突变强,单一基因突变在动物实验中就能引起肺癌。另外,ALK基因突变患者,容易出现脑转移,但治疗药物因脑部主动排除、屏障毒物的特性,过去难以进入大脑,愈新的药物,愈能够进入脑部,患者能用药的时间也较好。否则即使积极治疗,患者脑部受损,神智不清、沟通困难症状出现,病人生活品质仍会变差。
北荣胸腔肿瘤科主任罗永鸿表示,肺癌特色是容易出现抗药性,用药2至3年后,因肿瘤转移至脑部等处,产生头痛、头涨的状况,或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健保11月1日起放宽晚期肺癌ALK突变病人标靶药物选项,过去只有第一、第二代标靶使用,本月起欧美治疗指引早列为第一线使用的第三代ALK标靶,国内医师也能使用,同时取消第一线用药后须脑转移才能使用第二线用药的规定。
罗永鸿也说,不同标靶药物有不同副作用,若临床上有多元选项,患者因副作用不适的时候,医师可视情况交替使用。另外,患者第一线治疗后无疾病恶化中位数为2至3年,加上ALK治疗方式增加,只要保持乐观,积极配合医嘱,乐观面对、积极治疗,就能达到良好生活品质及存活时间。
台湾年轻病友协会副理事长刘桓睿则说,年轻病友面对癌症治疗,新药可近性是一大问题,青壮年族群低薪、低存款,若有商业保险也是低保额,当健保给付有限时,会有蛮大的压力,担心没有足够资源使用适合自己的药物。协会将开启肺癌病友疾病旅程研究,盘点不同期别病友,在不同治疗阶段中,也哪些期待未被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