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少年 杨英风 雕塑特展今登场
杨英风为台湾雕塑家,其创作年代横跨二次大战战后到二十世纪末。创作媒材广及油画、版画、速写、水墨、漫画、美术设计、奖座设计、雕塑、景观规划等。「烽火少年杨英风」特展于3月6日至25日于师大德群画廊开展,3月7日下午2点举行开幕式,由国际著名的史学家萧琼瑞教授重磅导览;3月13日下午2点由社长梁鸿彬主讲丰年故事;3月20日由白适铭教授专题讲座。
杨英风是台湾战后在艺术创作与艺术理论皆有卓越成就的重要艺术家,育才无数也让他成为台湾艺坛的先导,带领台湾艺坛走向现代化与多元化。回顾杨英风一生之创作,即为二十世纪台湾艺术史之浓缩;其勇于尝试创新的精神,艺术创作风格多变,从早期乡土写实到中晚期抽象艺术,并致力于人文与哲思之思考,提出「大乘景观」艺术之雕塑理论。
「烽火少年杨英风」特展聚焦于从师院至丰年时期(1947至1963年间),杨英风自北平回台后,于师院求学及任职「丰年」杂志期间的艺术点滴。这个时期的杨英风从一位在战争烽火下于各地辗转求学的少年,蜕变为一个背负家庭经济重担,努力走向艺术道路的青年艺术家,借由这位重要艺术家养成阶段,呈现杨英风早期创作轨迹,及其如何形塑及开创后来的艺术风格。
「丰年」杂志是一份反映台湾农业在美援下复苏和发展的刊物,杨英风的工作性质让他的足迹踏遍台湾乡土,他把当时台湾乡野间的劳动景象、生活型态和休闲、庙会等活动转化为大量的速写、版画和雕塑作品。透过杨英风「丰年」时期的创作,这些五、六0年代台湾整体乡村社会的总纪实,是杨英风艺术家留给后人的无价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