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秀枝》杨英风才气广 遗爱人间

简秀枝杨英风才气广 遗爱人间(爱传媒提供)

【爱传媒简秀枝专栏】「烽火少年杨英风——从师院丰年时期,1947-1963」,于3月7日下午2时,在台师大美术德群画廊举行,台湾前辈艺术家的价值抬头,开幕典礼上,冠盖云集,呈现难得盛况

这是继日前北教大「不朽青春—台湾美术史再发现」的盛况之后,再次展现台湾前辈艺术家热度的热闹展览。

文化部政务次长萧宗煌致词时特别推崇台湾艺术重建与师大的密切关系。他说,不管是从四面八方转进来台的艺术名家如云,近现代新美术运动,无不以师大为核心,风起云涌,总是走在时代尖端

尤其,早年那些参与运动者,已经成为师大老师,或者成为老师的老师,甚至是老师的老师的老师。这种开枝散叶的动能与现象,在台湾美术教育系统,蔚为奇观,也居功厥伟

杨英风(1926-1997)从师大毕业,活跃在中国、日本与台湾,跨足领域宽广,从速写插画、摄影、版画水墨油画雕塑,到镭射艺术,跨越传统、现代到当代,从纯艺术到文创产业,萧宗煌认为,若称杨英风为台湾最早的文创艺术家,一点也不为过。

台师大校长吴正己、艺术学院长赵惠玲、美术系主任白适铭,不约而同对杨英风开幕典礼上的汹涌人潮,喜出望外,他们见证师大是孕育大师摇篮的所在,弥足珍贵。

推动杨英风研究与出版不遗余力的宽谦法说,是杨英风骨肉。宽释法说,杨英风不只是她们个父亲,更是台湾的公共财。

在众多贵人恊助之下,目前在交通大学已成立「杨英风研究中心」,坊间也出版了34大册的「杨英风全集」,是台湾前辈艺术家当中,文献资料整理得最完整与翔实者之一,她们乐见杨英风艺术之光,普照在他生前热爱的台湾土地之上,而且,影响力与日俱增。

这次展览,以烽火少年为主题,跨越年代,从1947年到1963年,即杨英风自21岁到37岁期间,从大陆北京台后,在师大美术系求学,以及担任《丰年》杂志时期的艺术点滴

战争烽火连天,杨英风有过迁徙频仍,辗转求学的少年岁月,逐渐蜕变为一背负家庭经济重担,努力走向艺术专业创作道路的有为艺术家,仿佛跨步50年代的时光隧道上,借以凸显杨英风年少多才,以及具备高昂坚靭生命力,以及君子不器的独特性格。

3月7日是艺文活动的黄道吉日,各类开幕节目都很集中。黄英文不愧是举足轻重的前辈大师,台湾前辈画家家属、国内艺术领袖,都共襄盛举,出席7日下午的开幕,盛况空前。

开幕典礼之后,并举行捐赠仪式,为杨英风爱在师大,遗爱人间,再添一笔。

「烽火少年杨英风—从师院到丰年时期,1947-1963」展览的展期,将持续到至3月25日。

杨英风,字呦呦,是台湾宜兰人,青少年时期,跟随父母在中国北京经商,小学毕业后,进入北平学校读书,而后返台,毕业于师大美术系。

自1940年代起,开始对艺术充满热情,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处写生,师事郭柏川浅井武和差川典美。创作媒材广及油画、版画、速写、水墨、漫画美术设计奖座设计、雕塑、景观规划等等。

创作年代横跨二次大战战后到20世纪末的杨英风,他的艺术创作风格,堪称多变,从早期乡土写实到中晚期抽象艺术,并致力于人文与艺术哲思之思考,提出「大乘景观」艺术之雕塑理论,是公认台湾战后在艺术创作与艺术理论兼备的重要艺术家,育才无数。

回顾杨英风一生之创作,可说是20世纪台湾艺术史缩影,他勇于尝试创新的精神,让他成为台湾艺坛导师,带领台湾艺坛走向现代化与多元化。

作者典藏杂志社社长

照片来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见作者脸书,经授权刊载。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