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宝宝/登革热南北「疫」起烧?

文/李蔼芬 采访咨询/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疫情中心主任刘定萍

今年东南亚登革热疫情严峻,连带使得登革病毒境外移入造成本土疫情增温的风险增加。加上8月台风侵台,造成多数县市经常发生豪大雨积水容器数量增加亦造成病媒密度攀升,使登革热流行的风险大幅提高,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呼吁大家,务必落实社区居民共同参与清除孳生源,以有效杜绝登革热疫情延烧全台

一直以来,登革热在大部分人的心中,好像是南部较易有的流行疾病,但今年截至9月16日止,双北市高雄市屏东县都出现本土病例,累计95例;而境外移入则分布全国18县市,共193例;病例主要集中于双北市都会区,因全台都有登革热病媒分布,不免令人忧心本土登革热疫情可能让全台各县市「疫」起烧。

境外移入造成本土疫情增温

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疫情中心主任刘定萍表示,由于今年东南亚各国登革热疫情严峻,根据有监测疫情的国家提供数据可知,马来西亚截至8月底累计通报病例,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7%;泰国累计通报案例已高于去年总数;新加坡所累计通报案例则为去年同期的5倍。

印尼缅甸及中国大陆也纷纷传出登革热疫情,因国人往来这些国家频繁,使得登革病毒境外移入造成本土疫情增温的风险增加。

她补充,在台湾,登革热的流行季节是夏天快结束,冬天来临前的阶段,正逢8月底陆续有台风侵台而让多数县市降下豪大雨,积水容器数量增加亦造成病媒蚊密度攀升,在内外交相攻的状况之下,不禁令人担忧全台流行的风险有大幅提升之势!

担忧重复感染不同型别

依据文献资料显示,部分登革热感染症状虽不明显,但该感染者如于病毒血症期遭病媒蚊叮咬,仍有可能造成登革热疫情于社区传播

由于登革病毒第一至第四型皆曾于南台湾流行,且今年已在屏东地区同时出现感染第一、二、三型登革病毒的本土病例,民众如重复感染到不同型别之登革病毒时,有较高机会出现登革出血热症状。

因此,疾管署提醒临床医师提高对于疑似登革热病例的警觉,尤其是出现登革出血热症状与征兆,具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慢性病史或免疫缺陷者,亦为登革出血热高风险族群

登革热小档案

属于「第二类法定传染病」的登革热(Dengue fever),是一种由登革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这种病毒会经由蚊子传播给人类。并且依据不同的血清型病毒,分为Ⅰ、Ⅱ、Ⅲ、Ⅳ四种型别,而每一型都具有能感染致病的能力

如果患者感染到某一型的登革病毒,就会对那一型的病毒具有终身免疫,但是对于其他型别的登革病毒仅具有短暂的免疫力(通常约为2〜9个月之间),过了这段期间以后,还是有可能再感染其他型别。

‧传染及潜伏期:登革病毒并不会由人直接传染给人,而是人在受到带有登革病毒的病媒蚊叮咬后,经过约3至8天的潜伏期(最长可达14天)后,开始发病。

患者在发病时期,血液中已存有登革病毒,此时如又被病媒蚊叮咬,此登革病毒在病媒蚊体内增殖8至12天后,不仅让这只病媒蚊终身带有传播登革病毒的能力,而当牠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时,另一个健康的人也会受到登革病毒的感染。

‧临床症状: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有些人感染登革热时,症状轻微,甚至不会出现生病症状。而典型登革热的症状则是会有突发性的高烧(≧38℃),头痛、后眼窝痛、肌肉痛、关节痛出疹等现象。

然而,若是先后感染不同型别之登革病毒,有更高机率可能成为「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除上述典型登革热症状外,另会有明显的出血倾向,如果没有及时就医或治疗,死亡率可以高达50%,民众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治疗方法:由于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可治疗登革热,一般为采支持性疗法。如为感染登革热的患者,一定要听从医师的嘱咐,多休息、多喝水、适时服用退烧药,通常在感染后两周左右就可自行痊愈。(摘录自「疾病管制署官网」)

原文刊载于2013年10月号《妈妈宝宝杂志》。※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妈妈宝宝怀孕生活网】。※本文由《妈妈宝宝杂志》授权刊登,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