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12+4年国教更诱人

简上博

我依稀记得,国中公民老师时常在嘴边的一句话:「错误政策比贪污更可怕。」那时只顾玩乐读书,只觉得这种陈腔滥调听听就好,不过过了四年我觉得自己好像对这句话多少有了点感觉

12年国教的概念很早就已经被提出,当时我刚上高中没多久,总觉得手心还留着当时写了两次基测考卷的汗水,所以毫无一丝犹豫的反对,心想怎么能这么不公平,同时也因为见识太少而提不出具体的建议来驳斥12年国教,但现在我知道这是一个趋势,是社会要进步、要改革的必然趋势,可是在社会普遍价值观仍未成熟、经费仍未充足、制度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就这么硬要办下去,这样难道会让台湾振翅翱翔吗?就我而言,只希望台湾不要因此折翼

坦白说,最初12年国教的立意是完全正确的,现今的教育是真的有很多不公平、完备之处,不过现在推出来的政策却和其本意背道而驰,还没经过高中三年的时光的人不会了解那是多么灿烂夺目,或冷眼旁观、或仔细聆听,无论如何都只能处于被动,提不出什么具体的建议,而政府全家盟的执意和媒体借机消费明星高中,使得民意的传达更是寸步难行,而真的跳出来说话的人又因为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和无力感而慢慢选择相信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难道这就是社会进步的方式吗?

没错!我也是建中毕业生,就是你们眼中万恶的既得利益者,就是被扣上帽子,脱也不是、不脱也不是的建中生,说我们既得利益,其实并没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都是凡人、不是天才,要知道,我们是付出多少努力才上了这所学校,又花了多少时间和同学切磋琢磨,并不是投下大把大把的钞票就能一步登天。说利益,明星学校真的拥有比较多资源吗?这点一直是我在建中三年最大的疑问;论硬体,到底哪一点跟侧门、后门外的小吃摊有何不同(只是举例,没有特别的意思);论师资,又依同学个人主观而各有优劣,校龄高、拥有开放校风?难道这是所谓的利益吗?建中最珍贵的资产莫过于成绩筛选进来的学生大家积极进取、多才多艺、创意十足,彼此激荡出更耀眼的火花,试问,12年国教施行后,这资产是否能够继续遗存?

12年国教立意在于妥善分配教育资源,但眼下特色招生、超额比序似乎又要引起歪风,特色招生换汤不换药,只是更上层楼的菁英教育,或者形容得更具体一点,只不过是富人教育的极致,特色究竟要如何定义;再者,人不可能生下来就多才多艺,既然要学那就要有相当的经济能力,这叫社经阶级较低的族群何以堪,都快活不下去了,连眼前最纯粹的读书这条路都应声截断,没有阶级流动,岂不是叫他们等死吗?超额比序各县市有所不同,拥有明星学校的县市比序项目更明显形成另一种形式的菁英选拔。

教改的另一大重点便是适性发展,敢问,没有足够的经费培养专业师资,如何发掘学生们的才能,更不用说要适性发展,现今社会最根本的错误就在于价值观异常,考试筛选制度学生家长心中只剩分数和想办法握有更多踏进明星学校的筹码,即使办了12年国教这个不够完备的制度,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依然不会有所改变。难道考不好、不想读书的人就应该去高职?职业教育在外国是有健康的观念的,想读书的继续钻研学业,不想读书的能够在专职教育中闯出一片天,这才是适性教育的精髓,不是吗?

假如真的办了12年国教,大家难道就没有压力过了这12年吗?最后三年可能会让他痛苦难堪,高中课业是国中完全无法比拟的,如此一来势必造成两极化现象,想读的一直拚,从高中的筛选制度之后努力不懈,最后上了理想的大学;不想读的心想,反正躺着也能上大学,读书伤神伤肝,有何意义呢?倒不如及时行乐,那为什么不改名叫12+4年国教,岂不是更诱人、更显得有所帮助?敢问,如此一来社会到底是会沉沦还是向上提升?

更何况,为何现今校园霸凌事件频传,因为国中生的心灵成长有所转换,导致做出一些异常行为以标新立异,现在变成社区高中,高中环境想必国中化,那会是适合读书的环境吗?不要连最纯粹的学习方式都一起失去了,国中乱象延续,渐渐地,对读书还抱持着一点点感觉的人也会陷入泥沼

不管人本团体是不是想模糊焦点,也不管媒体、政府和全家盟是如何忽视我们的声音,抱持着这种无力感,我们还是想说出我们的心声,我们没有权利绝望或后悔,因为很快灰心失望的就不会是我们,很多事情是做了没办法后悔的,「错误的政策比贪污更可怕。」不要因为全家盟吹起教改这阵大风,就随便拆下一块名为「菁英教育」的大招牌,自我感觉良好的站住脚,这绝对不是最好的办法。

很遗憾,这段话最后可能还是会沦为政府宣传12年国教的工具,不过终于吐出心中的不快,同时也希望能多发出一种声音,身为63届毕业生(现大一)或许口气大了点,但希望能为台湾、为社会尽一份力,一起推动这生锈的齿轮。

►►►更多好看内容都在《ETtoday新闻云》首页

论坛答史英先生「十问建北校长」

论坛/阿笙/12年国教是「灭国首部曲」

论坛/JS CK63rd/关于建中--为何我们对教改不合理之处会有声音?论坛/论十二年国教隐忧--有想过会有一个世代被牺牲吗?论坛/阿勋/建北现象为不实指控●作者简上博,建国中学63届。以上言论代表本报言论,。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稿件请寄editor@ettoday.net

论坛/JS CK63rd/关于建中--为何我们对教改不合理之处会有声音?

论坛/论十二年国教隐忧--有想过会有一个世代被牺牲吗?

论坛/阿勋/建北现象为不实指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