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落榜三次转头卖笔 如今公司年营收超过63亿、市值达257亿
陈湖雄是大陆企业晨光文具的创始人,销售出身的他将一个国产文具品牌做了19年。他说,自己这19年就是不停地在打怪升级,大大小小的冲击他都安然度过,实现了卖文具卖出63亿人民币的大目标,如今公司市值更高达257亿。
综合陆媒报导,晨光文具是一个小生意大买卖的典范,文具行业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一个小行业,但其实往大了看,它的确是不可或缺、用户人群特别大的产业。几乎每个学生、工作人员都会用到文具,这就是这个行业的契机,也是陈湖雄获得成功的一大要素。
1970年,陈湖雄在广东汕头出生。他确实是个普通人,而且像极了马云,整天不爱学习、游手好闲,老师在上面讲课,他在下面看令狐冲,小学和初中的成绩都在班上垫底。他高考三次全都落榜,在跌了三次后,陈湖雄才彻底死心,从此走上了社会。
17岁那年,陈湖雄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当起了文具用品的推销员,一做就是10年。当时,很多人瞧不起文具这个行业,但陈湖雄却认为它关乎千万学生的成长与学习,是一个值得骄傲的行业,也可能是自己参与三次高考,深知文具的重要性,而心有戚戚。
虽然他学习不努力,但在工作中却是非常上进,他5点就起床,晚上11点才下班。随身一套文具,见客户就「死缠烂打」,不到客户点头同意,他就不离开。
两年后,陈湖雄从普通的销售员升为了组长,后来又升为了长沙地区的总代理,此后8年里,他一直是厂里的销售冠军,一个人承担了厂里40%的销售额。
▲ 文具虽然是小产业,但还是有庞大商机。(图/翻摄自pixabay)
但好景不长,危机来了,1999年亚洲发生金融危机,文具厂倒闭了。也就在这一年,陈湖雄在上海的奉贤租了6亩地,取名为「晨光」,开始了卖笔一年卖出63亿人民币的奇迹。
小生意的操作方式即是别人看小、我看大,晨光在品质与体验上下足了功夫。
晨光生产一支笔就需经过40道程序操作,哪怕是最后一道程序出现失误,生产的就是废品。晨光带头大哥陈湖雄,因为刚开始缺乏经验,第一批价值30万的笔出现笔头松动的问题,于是毫不犹豫就将之销毁。
也就在事发之后,陈湖雄和老师傅熬了三个通宵,死磕每个工序,最终才把笔头的核心技术搞定。
陈湖雄常说:「一支笔看似简单,但单笔头的制造就有21道工序,别看笔头上这一个小小的球珠,我们有一整个科研团队都在研究它,我们的加工难度和精度,丝毫不亚于精密手表零部件。」
为了满足那些面对枯燥课业的学生对于笔的挑剔,于是晨光将产品的研发、设计列为一大核心,希望让顾客有好的使用者体验,每年开发新品近2000款,最终形成了潮流性消费。
在产品功能上,晨光文具独立研发了一系列黑科技产品,速干、超顺滑、大容量、悬浮护套等强功能,满足了消费者在工作、学习中的需求。晨光文具的设计中心凭借其完善的设计流程,和强有力的产品设计及研发能力,被大陆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 晨光文具与大英博物馆联名推出的文具组。(图/翻摄自百度图片)
此外,过去一年,晨光与各大博物馆、美术馆、独立插画师、作家等,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跨界合作,结合各类超强IP,创造出让消费者惊喜不断的产品。将手写温度带给消费者的同时,也带来了审美升级和艺术感动。11月17日,华纳2017顶配大戏「正义联盟」上映,晨光文具正式发布与华纳的大IP合作计划,在内容合作上又添重量级一笔。
在品项上,除了笔芯以外,对相关产品进行了品牌延伸,想得到的办公用品应有尽有,形成了一站式满足。不仅如此,为迎合消费升级大势,晨光还推出了「晨光生活馆」和「九木杂物社」,通过场景化的空间营造打造独一无二的购物情境。
虽然产品赢得了市场的口碑,但销售通路却跟不上,特别是在小县城根本买不到晨光,于是陈湖雄开始大动作铺设据点,在线上、线下建立销售通路。
截至2015年12月31日,晨光文具在大陆拥有30家一级(省级)合作伙伴、近1200家二、三级合作伙伴,超过6.8万家零售终端(54,779家标准样板店、8,464家高级样板店以及5,345家加盟店)。此外,晨光文具在泰国和越南还拥有1800多家零售终端。
如今晨光已经在上海挂牌了,2017年的年营收超63亿,达到了63.57亿,市值也增长到了257亿,让不爱学习的陈湖雄一举成为了文具界的首富,更让晨光文具这个品牌在行业中坐稳了龙头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