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气爆释疑
丘福隆
七月卅一日晚上高雄发生丙烯气爆,已知死亡30人,受伤307人。持平地说,遭此悲惨不幸仍有大幸,幸好当时政府未按某些名嘴指示,下令已就寝的居民离开最安全的床舖,涌上马路进行疏散,否则男女老幼互相践踏或被车撞倒者势必难以计数,被炸飞射伤人数更将成千上万。
丙烯在室温下为气态,有高度可燃性;温度降到摄氏零下47.6度时会变成液态。相反地,液态丙烯加热后会变成气态。再者,若将气态丙烯加压使体积减少约339倍,也可使它变成液态。
为了经济安全以及便于运输储存,业者大都将丙烯压缩成液态处理。在输送作业时,一般选择在低温夜间进行以增加安全并降低危害人类的可能性。
液态丙烯若自加压的管路中泄漏出来,它会吸收周围物质的热能变成气态的丙烯。这时,周围的物质会因失去热能而降温。因此,液态丙烯若与空气接触,它会沸腾气化,将空气中的水气降温冷凝为白雾状。此时,若丙烯在空气中超过2%,又有火苗,会瞬间引起火光爆炸;若无火苗,但温度很高,也能产生自燃性气爆。
回顾高雄气爆,根据目前资料,主要原因是液态丙烯自加压管路中泄漏到地下水道(箱涵),进而转变为气态丙烯充满空间。部份气态丙烯和空气混合后,喷出地面呈白雾状。不幸的是,高压丙烯喷出时能产生静电火花,足以成为引爆的火苗。因此,当丙烯浓度超过2%时,随时会发生爆炸,可将整条街的箱涵顶盖与路面炸飞,形成整齐的掀裂痕迹。又,如果爆炸处丙烯的浓度特别高,或者附近还有其他可爆物质,则爆炸的火光、威力、连续性等都会更为持续强大。
综合上述,进一步分析案情可得:液态丙烯在加压管路中不会自燃自爆,安全性很高;自管路喷出进入空气中时,液态丙烯会急速气化;当气态丙烯在空气中的含量到达2%至11.1%时,有火苗可引起爆炸。 因此,以救火的方式对液态丙烯灌水会产生致命性的灾难:其一,对液态丙烯直接灌水会加速液态丙烯的沸腾气化,促使空气中的丙烯含量迅速到达可燃爆的2%。其二,大量水流可带动丙烯,使其在广大的地下水道通流区域中扩散,既增加遇到火苗的机会,亦扩大灾情。
根据记录,发生气爆前在路面上采取的空气样品中含1.35%的丙烯,足证当时路面下的丙烯含量已接近或超过2%,随时可被引爆。在救灾人员既不完全知情又无完整经验的情况下,凄惨的悲剧因此造成。
这次的经验教导我们:(1)千万不要让液态丙烯与水直接接触。(2)有丙烯逸出时,避免火苗与高温热源。(3)喷洒水雾网以降低环境温度以及阻隔气态丙烯流向时,必须考虑实际情况下不会发生副作用才可执行。(4)在人口密集地区,缩小自动关闭安全阀的距离,增加安全阀的数量,可大大降低灾难的发生并防止灾情扩大。
「吸入丙烯对健康有何影响?」是灾民关切忧心的问题。可安心的是,人体有高速而且完全处理丙烯的能力。因此,丙烯不会在体内聚集,也不会产生长期病变。亦因此,法律对丙烯的规范特别疏松不全。再者,天然空气中含丙烯约十亿分之0.1至10,对人体无害。若吸入高浓度的丙烯可导致昏厥;若吸入丙烯浓度超过23%(是可燃爆浓度2%的十倍以上,故实际上很难发生)则可造成窒息。此外,丙烯分子很小,一般口罩对它没有过滤阻绝的功效。
就已知资料,导致高雄气爆的物质至少大部份来自李长荣化工公司(荣化)输送管路中的液态丙烯。是否亦有其他厂家的易爆物质参与其中仍有待查证。荣化认为:当荣化未能如期收到定量的液态丙烯时,已通知输料者停输查验两次。待认定管线并未降压后才下令对方继续送料。因此,荣化自认已尽其责,过不在我。
然而,荣化的思维与辩解并不周全也不充分。首先,管线压力图表显示8点43分21秒时压力骤然下降,表示(1)管路突然爆裂,(2)有人从管路中盗取丙烯,(3)部份丙烯被转入其他管道,(4)压力系统有人为干预,或(5)测压系统突然失灵。其次,在关闭管路两端阀门后测压时,约有半小时压力未降,可能是(1)管路破裂确实发生,但液态丙烯气化恰好补足一些压力,(2)盗料者已停止盗料,(3)液态丙烯已停止转入其他管道,(4)监控或测试压力人员做手脚,粉饰太平,(5)其他原因。最后,管路破裂或气体扩散不一定是一次到位,很可能是逐步变坏分段加剧,使得真象更难厘清。
关于管路维修检测与责任归属问题,以汽车为例,虽然车主必须对汽车的相关事务负责,但是在保证或保险期间,制造者或保险公司必须承担相关责任;若单纯属于车身材料、结构、设计、性能等品质问题,原则上均应由制造者负责。再者,书面承诺为争议判定的依归。书面合同签定后,如果各方没有异议,或明知不妥却不予修正,则合同依原议执行。
目前仍不确知液态丙烯的泄出方式、火苗来源、引爆现场临界因素,以及爆炸的牵连性与复杂性等。亦不知是否输送管路品质不符、管路老旧变形、加压操作不当、资讯传递失真、地质变动损毁、开挖路面意外破坏、甚或有人盗窃丙烯?除此之外,根据报导,荣化在晚上八时以后才运作丙烯,而早在中午期间已有两位居民因吸入臭气中毒送医,显示最先肇事物质不一定是荣化的丙烯。诸此疑点均有待查明。大致上,若能参考研究爆炸的坑洞、地段、时序、相关灾情、管线记录、操作记录、调查结果等,或许不难找出气爆的真象。
检视现实,灾区水电交通尚未完全恢复,生活起居与维持生计大有问题,不动产价值与就业机会势必下降,何时可重建完成也看不到时间表。面对如此逆境,若又勒令石化业停工以及灾区管线不准回埋,不啻走上底特律汽车城的衰退之路,谈何赶快处理灾情救回经济?又,如果改用槽车运输石化原料,危险性立即增高万倍,石化产品也将因成本增加而失去国际竞争力。
愤怒与悲伤不能取代作为。确实,「拿定主意」是灾后重建的第一步,或许也是最艰难的一步。基本上,不能建得比灾前还差是大家的期望。换言之,「如果情况不妙,不要弄得更糟」是合理的底线。
从逆向思考,如果允许管线回埋,新的管线品质与系统均较过去安全可靠,并且必定较全国任何其他地区为优。这时,房屋不动产没有理由会比灾前低,商业景气也没有理由会比灾前差。若有此决心,道路市容将很快翻新,生意将欣欣向荣,可振奋人心快乐向前。另方面,在安定的基础上,大家可从容地共同商讨前景,决定如何调整发展方向,把高雄市打造成理想的美丽城市。
丙烯是单纯的小化学分子,人们对它的特性与功能知之甚详。只要我们对它忠诚处理,它必定忠诚地为我们服务。我们可以确信,丙烯没有政治立场,也不会说谎。相反地,许多政客与名嘴有政治立场,更是经常地说谎。
补记:(1)如果要求政府公布所有地下管路路线图,不但国防安全受到威胁、恐怖份子得到攻击明示,而且会立刻造成全国房地产崩盘。(2)投资发展新产业、找到新顾客买主、建厂制作新生产、提供新就业机会等,是一连串长久艰辛的途程与挑战,成功率不到十分之一。许多政客与名嘴轻言应该放弃石油化学工业,难道他们不知道失业率已使全台湾人民叫苦连天?难道他们不知道没有技术突破就没有新工作是全球问题?难道他们已经有「可以立刻创造百万个就业机会」的「免费创业与造市计划」?(3)为了增加工商繁荣、就业机会、房地产税收、市府收入等,高雄市政府过去拼命与油管争地,紧密建房。如今爆炸已成重灾,市府竟然还不立刻动用灾难预备金与捐款,难道还要等更大的灾难才肯动用?
●作者丘福隆,美国洛杉矶,生物科技业。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