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心油九问:兼谈新兴检验企业
丘福隆
经有心人士检举与官方调查,台湾近日终于揭发大统与富味乡以不实油料与不明物质掺入多项产品以赚取暴利。此黑心油事件的事态层次与影响仍逐渐扩大中,人们除受骗外,更担心摄入的有毒物质伤害健康。由于全部真象未明,以致难以估计危害的程度以及提出挽救的办法。本文将以问答方式,试着找出一些相关的答案供大家参考。
回答一:食用等级的棉籽油可以吃,这种等级的油含棉酚量在百万分之一以下。若油品来源不明或成份不清均不可食用。就好比饮食用水,可食与否应视其来源与可靠性。
棉籽油是相对较为便宜的油,因其含饱和脂肪酸比例较一般食用油为高,目前营养专家不建议把它当做主食油。站在科学立场,油料无所谓好坏,端视其使用目的、方法、用量、配合物质以及食用者体质等情况而定。仅凭抽验油料某特殊成份而判断好坏没有实质意义。质言之,棉籽油不会骗人,但奸商会。经黑心人士处理过的油就是黑心油,天晓得他们加了什么东西,又起了什么变化。因此,消费者没有理由花钱买黑心油害自己。
问题二:为什么会发生黑心油事件?
问答二:孜孜以为利是许多经营业者的鼓动力,甚至成为旺盛血气的一部份,他们日以夜继地设法开源节流创造利润。然而,研发创新与技术突破得有庞大投资且可遇不可求,在没有特殊机运的情形下,一般业主采取奖励经理人员设法节省原料、利用便宜代替品、改进制作方法等手段。不法业主则进行欺骗造伪、苛待员工、违法作业、关说民代以取得特殊机会待遇等。
追求暴利以致恶向胆边生乃少数业者走火入魔的结果。黑心油事件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体现,犯案者确知执法者的鉴定能力与方法,因此得以长期消遥法外。
问题三:为什么黑心油难以鉴定辨出?
回答三:纯油虽然价位高,却难以上下其手赚取暴利。调和油由于成份比例不明可以动手脚,且实际需求量大,特别能满足赚取额外利润的贪婪之心。因此,调和油一向为市场主流。
当学术界的报告提供纯油与调和油的成份数据与检验方法时,奸商们如获至宝,立刻动手设法将调和油的成份微调到接近纯油的程度。接着,立即大批进口调配用油料,并利用消费者喜爱高档产品以及崇尚时尚的心理,对外宣称新产品为100%纯油,借此赚取暴利。调和油部份则藉掺入低价油调配出低成本的产品以竞价取利。这时,蒙在鼓里的食品监管机构依旧以基准方法查验产品,当然无法抓包。
问题四:GMP是什么意思?还能相信GMP产品吗?
回答四: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良好作业规范)是一套合理的科学制造流程规范。某工厂的制作软硬体若通过GMP的调查考核,可由「政府认可的认证机构」授予「GMP合格证书」。有如驾驶人通过考试拿到驾照后可以开车,但不保证驾驶人不会违规肇事。因此GMP认证产品若出问题,责任在制造者,不是政府监管机关。
某公司的各项产品可个别提出GMP认证以提高其公信力与竞争力。这种认证一般有效期为一年,年年得考核延期。(医药用品的监管较食品严格,每项产品都必须有GMP认证才准许制造生产。)这种产品GMP认证由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食品药物管理署)直接负责。FDA有权对GMP认证工厂及其产品进行定期与不预警查验,必要时可勒令停工或关厂以维护公众健康。须注意,FDA不负责鉴定GMP产品,因此不保证产品的品质与功效;FDA只负责查验GMP的实施、执行食品法规以及处理食安相关事项。
GMP的精神为精密管控诚实负责;其目的在求安全与经济。简单地说,每项原物料均应在有记录的管控之下进入制作流程,按步就班地制成产品,成品在通过检验后进行标示包装以及运送行销。因此,若产品出问题,一切相关资料均在掌控之中,可以立刻隔离有问题批号产品,或予下架回收,并能很快找出问题所在。对公众健康而言,找出真象与隔离祸源最为重要。对制造厂家而言,能快速找出问题以及只须处理相关批号产品以避免全面停工或倒闭,最为经济。
由此可知,若行之有年的GMP认证产品突然有食安问题时,应立刻查验是否有违GMP法则或执行不力,而不是怀疑GMP的公信力。就好比驾驶者违规肇事后,应予惩罚并究刑责,而不应废除交通号志与交通警察。
问题五:下架回收油可否再包装出售?
回答五:不可以。根据GMP法则,下架产品应置入隔离拘检区候处销毁。此外,任何成份或来源不明的物质均不能进入GMP制作流程。
若下架产品量大且所值不菲,又能确切证明可再予利用以生产安全食品,则FDA可考虑准其经净化检验等昂贵且必要的处理后再进入 GMP制作流程.,基本上,应守的原则不是「不知者不受其害」(What you don’t know won’t hurt you.),而是「不知者方受其害」(What you don’t know could hurt you.)。
问题六:黑心油对健康的危害有多大?
回答六:黑心油的问题不在含棉籽油,棉籽油本身无毒,而在原料本身以及被掺混了不明物质。如铜叶绿素添加物,微量可食无害,但它会在高温烹调过程中氧化及释出铜,对肝肾不利,故不应加入油料中。又因人体每日摄油量很高,若油中添加铜叶绿素,很容易造成摄铜过量而损伤内脏。
棉籽油所含棉酚若摄入过量可抑制生育甚或造成绝育,故食用棉籽油大都经过精炼处理使其浓度降至百万分之一以下以策安全。为节省精炼成本,有些种植者修改棉花基因,使棉籽不含棉酚,而茎叶部份则仍含可以防虫害的棉酚。至于黑心油,是否真的不含过量棉酚特别值得注意,除应彻查其原料来源外,亦应防止奸商使用秘方使棉酚无法检出。
要准确测出棉酚含量并不容易,因为它易溶于水。易与蛋白质形成化合物、在做检验前样品处理时容易流失,也容易被奸商所掺入的添加物导致无法验出。特别是与蛋白质复合的棉酚,用只检测游离棉酚的仪器查不出这部份的棉酚,使检测值偏低或无法验出。但是棉酚化合物进入人体后可又分离出游离棉酚,照样发挥抑制生育功能。可以说,检验是拚比经验与知识的战场,因奸商主动出击,官方必须技高一筹并懂得运用官方体制资源才有胜算。现在大家不必恐慌,应静待黑心油事件的调查与发展。于此同时,其他允许贩售的油料商品大可安心食用。
问题七:揭发黑心油案速度这么慢,政府是否失职?
回答七:新成立的卫生福利部没有处理黑心油的经验,接获检举后只采取学术性的检验手段以致不能很快发掘重大情节真象。此外,因懔于业主财大气粗的关说力量,以及顾及执法程序正义,不能在明了事态抓住证据前采取激烈行动,再加上卫福部并不十分了解自己的权限与资源,以致一时难以抓住黑心油商的狐狸尾巴。幸好各方锲而不舍共同努力,终能掘发不法作为。总体说来,卫福部的努力认真作为值得鼓励。确实,公司厂家是提供就业工作与税收来源的重要机构,没有明确事证不可随便干预厂商运作,更不可误伤其声誉。另方面,确保食安维护健康责任重大非同小可。在此两者之间运作得体适切非常不易。
事后检讨,卫福部若能「以科学方法解决科学问题,多方运用政府机制打击犯罪」,其绩效速度将更为卓着,且使民称快。针此,以下将简述一处理办案方法,供各界参考。
(1) 官方不能对每项举发爆料有求必应,不可侵商扰民不知轻重缓急,亦不可干犯司法程序正义以免让犯者脱罪。首先,对合理举报应立即在市面上购入相关产品进行调查。须知,「产品是一切证据的综合终结体,包装标签则是制造者的法律宣示」。(2) 不必精细分析或科学论证,只要查出产品内容物与标示不符,食品监管单位(以 FDA为主)便有权立即入厂调查并冻结管制相关批号的产品。这时,制造者基于本身利益必定设法提出合理解释并配合调查改进。(3) 若监管单位认为制造作业不符GMP法则,可以吊销GMP认证并下令停止制造相关产品、回收销毁相关批号产品等。(4) 若事态严重,可下令关厂并启动补救措施。这一系列执法行动不是处理刑事案件,除非遭到拦阻或有安全顾虑,不需动用检调与警力。(5) 若涉案层次超越食安,应照会相关部门做跨部会调查处理。
监管单位须有下列认识以利政策推行:(1)制造商最不在乎的是罚款了事,最害怕的是停工下架,因为后者牵一发而动全身,能斩断厂家金脉的流动与技术产权的价值,使其生不如死。(2)物料名单、成本价格、报价名单、客户名单等都属于厂家私密,官方无权索知;若厂家违法,则监管单位有权知晓,但仍应适度守密;若厂家作为已造成公害,监管单位才有权做必要部份的公开。(3)监管单位独立作业的权力很大,其决定不仅可影响厂家的存亡,也会影响到相关企业及社会经济。因此,执法时务必慈悲为怀为商为民,以科学为本就事论事。另方面,若政府执法失误,亦应对厂家负赔偿之责。
黑心油业主的不法行为是否有官方或民代暗中支持务必查明,此风必须杜绝。至于政治首长对业主有功于社会而颁奖嘉励,自属必然;业主推动观光工厂以促进商业增加观光收入时官友各界前往捧场剪彩,亦属好事。就好比为亲友证婚祝贺,有何不妥?若该婚姻不幸成为人间惨事一桩,证婚人何辜?
问题八:是否该一举揪出所有黑心厂商一网打尽?
回答八:政府无此检验能力与执法实力,容易造成失误不公,此其一。会造成食品缺乏、物价飞涨、消费萎缩、失业暴增、社会不安,此其二。未事先教育宣导,不教而杀之不能服人,此其三。综合结果弊大于利得不偿失。较为可行的办法为:(1)对违反食安情节严重者立刻开罚处理。(2)落实GMP查厂与产品检验作业。(3)教育宣导人民认识食品安全与消费者权益,促使制造厂商循规守法提升食安。(4)半年后政府逐渐提高食安查验层级。
问题九:黑心油事件的教训与启发为何?回答九:本事件源自奸商发动掺伪诈骗行为,不涉政治阴谋,亦非政府机制失误所致。此类犯案可能相当普遍,国人要有心理准备,卫生福利部则应广招经验人才、培训干员、增强检验能力。
近年来食安已成美国社会关注的重点,「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Food Safety and Modernization Act, FSMA)因此应运而生。今年七月更将 FSMA部份条款规范进口食品,特别要求外国制造厂家必须有第三者的检验认证。显然,美国政府此举非但在维护食安,也借此运用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公平原则,达到保护美国国内食品产业的目的。
确实,检验能力不单只呈现在食品工业的自我保护与国际竞争之上,还关系到许多工商业。它无疑地将成为21世纪国家实力的新指标,而且检验事业会很快地企业化,成为国际竞争力的泉源。表面上,黑心油事件仅只对卫生福利部与食安机制发出挑战,实质上,却也同时为台湾的经济前途开示出一条崭新康庄的大道。
●作者丘福隆,美国洛杉矶,生物科技业。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