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发展亚洲资产管理中心的观察与建议

打造台湾成为亚洲资产管理中心的计划,预计于8月下旬、新内阁成军约一百天时正式对外公布。图/本报资料照片

打造台湾成为亚洲资产管理中心的计划,预计于8月下旬、新内阁成军约一百天时正式对外公布,此项构想,固有兑现赖总统竞选政见的用心,也有其务实发展台湾金融产业的用意。从陆续揭露的讯息观察,其设置想法吻合台湾目前的发展情势,敢于跨出改革第一步的勇气亦值得称许,惟要让落后于国际实况的金融市场改头换面,仍有相当多问题需要逐一克服。

此时提出的台湾版资产管理中心架构,以行政院经发会初步公开的会议结论,以及金管会提出的补充说明来看,对于台湾过去类似想法屡战屡败的原因,确实进行了充分的检讨,包括财政部的税制干扰与央行的外汇管制等,均不避讳的直接面对,并强调会善用产业优势、极大化台湾的特色,而以下三项趋势更值得予以重视:

第一是开发台湾人民庞大财富的理财商机。台商返台固然蔚为风潮,但不容讳言,返台资金对于财务投资的重视程度,远比直接的实业投资更为明显,其原因不难理解,这些当年远赴海外打拚的事业有成者,多半从事传统的劳力密集型产业,特点是善于生产但研发能力不足,鲑鱼返乡后,其技术能力已非当前台湾社会所需要,但几十年来累积的财富相当可观,需要提供合适的商品打理其资产,否则,以台湾当前相对粗放的金融市场,大笔钱只会或只能涌入股市和房市。

其次是由重视监理到关注发展的转变。财金部会对于金融稳定目标的维护,一直高于市场的扩大和商品的开发,反映在台湾金融保险产业的GDP占比极低,2023年底的数据不及6.5%,且长达十余年均是如此。由于发展前景有限,导致大批优秀的金融人才选择到国外闯荡,外资机构也善用其人脉与语言优势,结合本身的多元商品,争取到台湾的资金。某种程度来说,过于把监理放在中间位置的思维,让台湾金融产业出现了「人财两失」的结果。

而如果说,金融产业约6%~7%的GDP占比是还可以接受的结果,当数位金融发展一日千里、各式各业的金融科技商品推陈出新之后,此一情况却可能每下愈况。声势正旺的美国总统参选人川普已提出,将把比特币列为储备选项且永不出售的新主张,各国的政治人物陆续和传统的监理思维对撞,台湾自诩为科技之岛,岂能不对此有所警觉甚至采取必要的因应措施。

国际金融版图日愈激烈的竞争态势,是台湾不得不正视的另一因素。新任金管会主委彭金隆重视金融的国际竞争力,长期观察新加坡的发展模式,近日又提醒要注意日本推出资产管理特区的做法。星港拥有资金自由进出、税负优惠与国民英语能力等优势,有助于营造区域型的金融中心,但与台湾一样拥有丰厚的民间财富、却缺少丰富金融产品的日本,决定转守为攻,其发展的模式若真能与产业特色相结合,找出一条对国际资金产生吸引力的方法,对台湾金融市场的威胁不容轻忽。

最后要说的是,在祝愿这次的资产管理中心计划可以顺利推动的同时,我们也要提醒,过去类似计划初期声势浩大、最后无功而返,症结往往出在「人和」的问题上。先不论这种位阶极高的建设计划,实际行动的执行时会碰上多少困难,但凡涉及到部会多、规定复杂的方案,都容易出现「技术干扰」。

以金融业而言,当金控公司的主管机关仍为财政部时,涉及到税务与金融的问题,只需在部长室开一场会议即可解决,而税务与金融分开管理后,任何一项跨部会的方案,不只公文往返旷日废时,税务机关对于减税,也有其想要捍卫的基本原则,在鼓励金控公司成立阶段,所提供的连结税制优惠,最后随着行政组织的调整而走入了历史,即为一例。

更进一步说,金管会可整理学界理论、国内规范与国外经验,提出一套完整的发展构想出来,但各部会即使抛开本位主义,仍难免涉及到专业辩论与法规修正,有待进一步磨合。跨部会处理机制的完备与否,将是此一资产管理中心成功与否的最大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