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几时归去作个闲人?谈赋闲人口跌破百万的现象

工商社论》

苏东坡五十多岁就有退休的想法,他在《行香子》一词这么说:「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这个闲人的意境令人向往,却不太容易实现。

不只是苏东坡这么想,工作二、三十年的人大概都有这个想法,都想享受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的悠闲生活,过着快意的退休人生。但是,比起苏东坡,今天想当个闲人,更不容易了,依据主计总处的统计,我国赋闲人口(赋闲、伤病)逐年下滑,今年前七个月已跌破百万人,降至97万,近11年最低。

依主计总处调查,我国赋闲人口于2000年不及50万,2014年升破100万,随后八年都逾百万,但近三年已呈下滑,尤以今年下滑速度最快。何以赋闲人口昔日快速升高,近年又快速下滑,这反映了什么意义,我们有以下四点的观察:

第一、国人退休年龄延后:统计资料发现赋闲人口有90%落在45~64岁,这是个还可以工作的年龄,但他们选择赋闲,这是什么原因,值得进一步研究,综观主计总处的调查及劳保资料会发现,国人平均退休年龄已由2006年的55.2岁延至2016年的58.6岁,再延至去年的62.8岁,延后退休的趋势很明显,过去选择提早退休,近年选择延后退休,从而使得赋闲人口由升而降,这个现象值得注意。

第二、退休年金杯水车薪:退休后要过日子,就需要钱,而如今除了军公教退休年金还算宽裕,一般上班族退休后每个月所领的劳保老年年金、加上劳退,多数还不到2万元,这样的收入已相当拮据,如果忽然生个病,庞大的医疗照护开销,会带来很大的压力,除非薄有资产足以养老,否则估算一下,多数人还是会缓几年再退休,以保障日后的经济安全。

第三、家庭储蓄每况愈下:我国家庭储蓄率早年是高的,1990年代初期高达30%,随后降至25%,近年降至20%~21%,过去两年升高系受疫情影响,非长期趋势,可加以忽略。人之所以需要储蓄,是为了日后失业、年老的不时之需,但这些年储蓄率快速下滑,说明人们的保障又少了一层,尤其这里的家庭储蓄率是平均数,若取中产家庭的储蓄率,更已降至12%,储蓄率的下滑应该也是多数人无法早日退休,作个闲人的原因。

第四、中高龄劳参率升高:赋闲人口的下滑,其原因如上所言,一方面是退休年金杯水车薪,一方面是储蓄率每况愈下,而反映在劳动市场就是中高龄的劳参率逐年提高,50~54岁今年前七个月提升至76.0%,55~59岁已直逼60%,60岁以上的也接近40%,这些数字都创了二十多年新高,甚至是历年新高,反映中高龄投入工作行列的比率与日俱增,已成为一个趋势。

综上,赋闲人口跌破百万人,总的来说,就是大家变穷了,因为穷了所以储蓄率无法像以前这么高,没有那么多的储蓄,自然无法安心退休享受闲云野鹤的生活。那么何以变穷了?这是因为薪资成长太缓,缓到难以想像,近年政府虽年年调高基本工资,但多数上班族的薪水并未因此调升,多数人的处境和薪资平均数有着不小落差。此外,考虑通膨因素后的实质薪资更让人叹息,今(2022)年前七个月实质经常性薪资41,416元,非仅负成长,与2001的40,247元也相差无几,21年之久竟然只成长2.9%,长期如此,中产家庭怎能不变穷呢?

那么再往下追问,何以薪资成长这么缓呢?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台湾所创造的就业机会,有很大的比例都落在低薪的行业、职类,这告诉我们,如果产业结构不改变,薪资就不可能突飞猛进,薪资不突飞猛进则储蓄率还会再降低,人们还会更穷,然后多数人不敢退休,或许劳参率提高会被认为是好事,事实上是生活没品质,辛苦一生只能勉强度日,而以惶恐的心情迎接老年岁月,这实在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苏东坡《行香子》说:「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苏东坡一生辛苦,终老于海南岛,没作成闲人,看看台湾退休年龄逐年延后,想退休作个闲人,只怕是愈来愈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