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蹲在屋子角落的大象,谈科学和证据

工商社论

从520迄今的两三个星期,由于每天都有两位数罹难者台湾社会处于疫情阴霾下,人心浮动,民怨四起。

「一步一脚印」。从去年的防疫抗疫,到现在欧美各国疫苗生产与施打,已经逐步就序,准备迎接夏季的旅游旺季,而7月的东京奥运,迄今仍确定将如期举行。回顾一年前,英美欧洲各国和日本政府「超前部署」,挹注经费资助各大药厂如火如荼的疫苗研发,或像是日本政府去年直接下单采购一亿两千万剂的AZ疫苗,欧美先进国家得以在今年,优先取得、并囤积几十亿剂的各种品牌的疫苗,这是别人去年的「果决,果行」,在今年得到丰美的回报。

疫苗的研发和生产,是科学问题,也和科技发展的水准有关。疫苗「提前部署」的采购,乃至于将多到打不完的疫苗,捐赠到全球各地,是政治的问题。而疫苗的分批施打注射,则是动员能力的体检。

在过去的一年半期间,世界各地发生的严重疫情,以及各国政府手忙脚乱、应对无方,就如同考古题解题的答案一般,一个又一个的呈现在台湾民众的面前。从5月中旬开始的第三级防疫警戒,在肃杀的疫情升温期间,疫苗的研发生产和大量采购,既是用科学研究抢救天下苍生的时刻,也严重影响到经济运行和国计民生,迫使很多民众必须面对「(到外面赚钱)病死」、「(待在家里面)饿死」的痛苦抉择。

有鉴于防疫的最后一哩路,就是疫苗;想要力挽狂澜,要不然就是接受数以千万剂疫苗的馈赠,要不然就是自力救济,研发生产疫苗。由于国产疫苗在尚未实验成功之前,政府就下单购买还在进行人体实验的国产疫苗,其所引发的股市震荡与政治风波,当然无法避免。

事实上,政策评估医学/药物/生科实验设计,大同小异;都有实验组控制组,都运用统计学分析所得到的结果,也都有是否符合学术伦理双向匿名的问题。两者的差别在于,社会科学不能在实验室进行,相关的自然科学则是在实验室与实际测试之间,反复进行调整。政策评估探讨人的观念、态度、立场,有没有因而不同,医学药物因为涉及受试者的身体反应、甚至健康与生命,学术伦理的严谨要求与否,对于「生与死」的潜在影响,也更胜于社会科学的实验设计。

学术研究伦理的角度观之,在「解盲」、知道实验结果之前,就算是疫苗研发团队的专家/成员,都未必知道、也不应该知道个别的志愿者,究竟打的是不是安慰剂,更遑论志愿者本人,被施打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打的,确实就是所研发出来、还在实验阶段当中的疫苗。

但因为目前政府与人民、企业与政府、中央与地方,缺乏彼此的相互信任,再加上疫苗注射到人体,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在如此的政治氛围之下,由前副总统,接受电视台专访,所说出来的话,希望能以此说服民众。但是,这也代表着:国产疫苗研发的过程,有太多研究的「破口」,严重影响到最后结果是否能得到国人的信任。

与此同时,中央研究院院士陈培哲,则直言指出,国产疫苗采取的技术,并不可能在7月就研发出疫苗。陈培哲院士强调,疫苗的研发技术主要有四种:「病毒载体」(AZ)、「mRNA」(莫德纳辉瑞)、「灭活」(大陆的国药)、以及「蛋白质单位」(此次台湾的高端、联亚国光)。而国产疫苗的研发选择的是,保护能力和治疗效果都比较差,还没有通过国际审核的「蛋白质次单位疫苗」。本身是台大医学系毕业,拥有美国宾州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中研院院士(生技组)所提出的公开评论,就算不能够就此一槌定音,也应该是蔡英文总统、以及现任与前任都是医学公卫背景出身的陈建仁赖清德副总统,必须重视的专业观点!

在科学的领域里面,只有「证据告知」的专业权威,没有「官大,学问大」的政治权威。近日来,因为疫情愈来愈严重的阴霾,所引发的政治争议,扩及到疫苗研发、人体实验、未通过安全性检验就进入量产场域。就此而论,「时间」是一个重要的变数,并没有人讨论去年研发生产出来的疫苗,今年面对全球乱窜的病毒株,是否还有一样的疗效?!在第三级防疫警戒的今时今日,全体国人的卑微愿望,只是「先求有,再求好」。

疫苗不只一种,病毒也不只一种;同样的,专家的说法,也有很多种。展现在所有国人面前的疫苗政治争端,凸显出备受尊崇的政治人物,拥有更高的声量。然而,学有专精的意见表达,就像是「蹲在屋子角落大象」,一旦站起来之后,「跟着科学走,让证据说话」,势必能够引领大家走出民主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