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两类电动车产业生态系的未来展望

工商社论

世界碳排放,超过50%来自移动污染源,科学家认为电动车可以降低碳排放,能有效遏阻全球暖化,但电动车完全淘汰燃油车就能「碳中和」吗?若电动车的电能不是来自绿色电能,是不能完全解决碳中和问题,要解决碳中和问题,要先改变能源结构,提高绿色电能占比,电动车有清洁能源可用,才有可能做到碳中和。

电动车与燃油车之争始于100多年前,以爱迪生为首的一批科学家,认为未来电动车可以统领世界,以福特为代表的汽车公司则认为是燃油车,100年前电动车多于燃油车,到了20世纪30年代之后电动车就几乎不见了;电动车不是全新的技术,多年来创新的核心在电池和电控系统;为何百年来电动车落后不前?主要原因有三:一、 里程与寒冷暖气的焦虑:油箱与能源能量密度大小决定了车辆行的距离;电池能量密度,铅酸电池90 KWh/m3,特斯拉电池260 KWh/m3,汽油能量密度8600 KWh/m3,柴油9600 KWh/m3,甲醇液体4300 KWh/m3,电池最小。二、能源运输与存储:液体燃料的运输与存储最佳,但电和气体都没那么容易运输与存储。三、成本控管:产能扩大后,燃油车单位成本会下降,但电动车下降有限;燃油车使用的材料不会匮乏,生产越多,成本越低,且不易涨价;而电动车,每台使用材料(锂8.9 Kg、钴13.3 Kg、镍39.9 Kg、稀土0.5 Kg)已匮乏,生产多了,可能缺料、涨价;全球电动车于2020年突破525万辆,年成长率均超过70%以上,全球钴、锂价格,分别涨4倍和2倍以上。

电动车因能遏阻全球暖化而崛起,另一很重要的是可以提供车内乘客使用智慧化、网路化的3C产品,可将工作及娱乐在行车执行。现在的高级车,只要有一定容量电池及可回充电能也可以做到,不一定要整车电动化才可以;为遏阻全球暖化才需要驱动方式改成电动;若能克服百年来电动车落后不前的问题,电动车才可能淘汰燃油车;因此降低电池用量,只保留一定容量储能电池,足够车内乘客使用3C产品,既可大幅减少钴、锂材料使用,就能有效「成本管控」;若车辆驱动及储能电池的充电,使用能量密度4300 KWh/m3的绿色甲醇液体为燃料,产制氢气供车内燃料电池发电,则「能源运输与存储」的是甲醇液体,而不是不易运输与存储的电能或气体。

2050年台湾碳中和若达标,此时车辆已全电动化,我们会有「里程与寒冷暖气的焦虑」吗?我们需毁掉全台液体加油站,改建成「加气站」或「充电站」吗?如果车辆驱动及储能电池的充电,是用「绿色甲醇」液体为燃料,产制氢气供车内燃料电池发电,这电动车应与现在的燃油车相同,应无里程与寒冷暖气焦虑的问题,而现有全台「液体加油站」可保留,改成「液体加甲醇站」使用。甲醇可用煤、天然气与煤化工法来制造,运用太阳能、风能、核能来电解水生产氢气和氧气,这样用煤、天然气生产的甲醇厂不再排放CO2;也就是我们可以用太阳能和风能离峰时段电解水,生产氢气和氧气转成甲醇液体储存下来。

国际知名能源专家、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刘科院士,有为日本日产汽车开发一辆在汽油车上加水和空气反应制造氢气,供给车上燃料电池发电,驱动车上马达行车经验,此技术开发成功但成本太高无法上市;甲醇比汽油干净又不含硫,汽油转化需要850度以上,甲醇和水反应只要200多度,以这个技术为基础,用甲醇制造氢气比汽油更容易;甲醇和水反应的余热可以将电池维持在最佳的温度,也解决电动车冬天续航里程问题;目前这做法应比外充电能好,但是大量、便宜的绿色甲醇何处寻?只要克服这项,相信这会是未来电动车的主流生态系。

综上所述,2050年台湾碳中和达标,电动车将可能有AB两类产业生态系,A类是外充电能的电动车,B类是如上所述使用绿色甲醇的电动车;A类电动车除仍将面对过去竞争不过燃油车的三大问题外,尚有毁弃现有加油站,大幅投资充电站建构环境设施的问题;B类电动车使用的环境与设施与现有的燃油车相似,只是加油站改成「液体加甲醇站」,不需再花大幅投资与时间建设,转换容易成本不大,社会更能接受;电动车内装备,可减少电池95%以上,需增加由甲醇产制氢气装备及燃料电池,这些装备都已成熟可用。但是B类需要大量、便宜的绿色甲醇何处寻?这也是B类电动车成功关键,必须有公司提供大量、便宜的绿色甲醇,期待国内相关业者合作研发或引进技术,大量生产绿色甲醇。若能因此建立起B类电动车产业生态系,将更有助台湾电子、机械、化学等大产业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