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柯P窃学童个资?达人:错误报导,别让读者买单
国内新兴媒体《镜传媒》,引述「不具名专业人士」报导,指称 Google 、北市府今年 6 月签约,提供北市国中小超过 35 万名学生免费帐号,疑似有泄漏个资,而 Google 公司甚至转卖或运用在广告上谋利。Google台湾、北市教育局第一时间主动澄清,然而业界人士却认为该篇文章「炒作过头」,内容错误百出,希望该媒体能更正内容,切勿误导民众、混淆视听。
电脑王阿达接受《ETtoday 东森新闻云》采访时,点出该篇文章多项错误,也请民众切勿被误导。
首先,申请G Suite for Education,跟个资外泄扯不上关系。再者,Google只收集使用者浏览习惯等大数据,对个人资料保密非常严格,还因此被踢出大陆。若真要讲个资外流,为什么不去探讨国小、国中生入学,补习班就有学童地址电话,反而要去探讨到Google取走个资,相当可笑。
王阿达甚至怀疑写作的作者动机,他认为所谓的「不具名的资安专家」提出的言论简直荒谬,把 Gmail 帐号跟学校申请的G Suite for Education 混为一谈不说,更误导读者,直说北市教育局葬送全市35万学生的详细个资。此外,该篇文章一面倒讲Google有个资问题,又自己知道相关服务的便利性,由此可知根本只是炒作话题。
王阿达直言:「内文其实没有很耸动,主要是标题,标准引战冲话题!」
不仅如此,文中更点名 Google 公司不当窃取个资,指出:「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Google免费提供学校师生云端空间,图的就是搜集个资数据,转为商业用途..」由于该篇报导漏洞百出,甚至文中受访的学生家长,已经被误导成:「学校擅自决定把学生个资泄密给 Google..」。
对此,Google 台湾上午发布声明指出:「保障使用者的隐私和安全一直是我们的首要考量。Google Apps for Education所提供的服务并不含广告内容,而且不会搜集或使用学生的资料作为商业用途。在这个平台中,使用者才是资料的拥有者,而非Google。」
Google 台湾再次补充相关数据,指出 Google 在全球已有超过六千万名学生、教师和教育行政工作者使用Google Apps for Education,包括美国、英国、巴西、日本、印度、泰国等多国学校皆已采用,学校的管理者有权利随时终止服务或在平台中设定限制。
北市教育局同样在上午召开记者会澄清,Google 教育帐户和一般帐户不同,使用Google Apps for Education(GAFE)云端服务,学生是不能个别申请的,因此委由校方统一申请,不过仅提供学童姓名、帐号和密码等三种资讯,在这当中,使用的帐号多为学生学号或流水编号。
即便如此,北市教育局也强调合约内不可用作广告,目前已经和 Google 协商,让学生使用的教育数据,可以存放在教育局,预计约 3~6 个月即可克服。
记者进一步询问 Google 台湾,确认北市府签订合约的对象为「Google Asia Pacific」,这是因为台湾并不负责Apps for Education的相关业务,这也是为什么资料存取的转移程序会比较复杂的原因。
除此之外,记者也从报导发现,北市教育局跟其他县市政府教育局相关单位对于Google Apps for Education所提供的服务,在认知上有很大的落差,因此当其他单位接受媒体采访时,便产生类似「与Google合作有个资外泄的疑虑,虽然该公司多次主动表达愿提供免费云端,但我们从不考虑。」这样的回应,或许也是导致撰文者观念错误的原因之一。
然而《镜传媒》报导并非全是错误,根据Google网站上面关于G Suite for Education的说明指出,未成年学童欲使用该服务的话,依据Google与学校之间签订的合约,学校要负责事先取得家长同意。依该篇报导来看,北市府或许做错一件事,那就是没有强制学校,必须要先获得家长同意,进而让学生使用 Google Apps for Education。
错误的报导,必须要被更正,斗大的标题写着「贪谷歌免费帐号惹祸 柯文哲害35万学童个资外泄」,究竟真的是谁在「贪」?35 万学童个资真的「外泄」了吗?若真的外泄,又是外泄了哪些资料?截自记者截稿之前,Google 公司给出回应没有「贪」、北市教育局也没有「贪」,更在第一时间回应仅使用学生姓名、学号两个资料来当做注册资讯,与《镜传媒》报导引述「一位不具名的资安专家」所说的联系电话、生日、地址、家长职业等个资,有相当大的落差,同时也误导了民众、造成社会恐慌,然,《镜传媒》至今还未针对该篇文章,提出任何的官方声明。
不仅如此,《镜传媒》还以「社会组」名义,再出一篇,标题写着「Google北市府违法 未经家长同意恐面临天价求偿」,文中紧咬「学校」未经家长同意,动用个资,不过这次所提的「个资」就委婉一些,仅写着:动用「学生个人资讯」注册帐号。
当然,该媒体用一贯的手法炒话题,引述了人权律师吴俊达发文,指出每人每案可求偿500元以上2万以下,提出「国赔」申请,还说如果是教育局偷吃歩而影响Google商誉,Google也可就此向教育局求偿,全文同样标题、内文牛头不对马嘴。
3C 达人廖阿辉指出,其实这样的报导都有记者立场的问题,但是这些不应该由他们的读者来买单。点子生活总编辑 Kisplay 认为,任何一个网路服务,资料都有机会被窃取,但以 Google 来说,要入侵窃取资料的难度相当高,可能比一般的政府机关网站要来的高很多,其实民众不必过于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