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卫院打造复育栖地 第二代独角仙成虫现踪

国家卫生研究附设幼儿园孩童巧遇独角仙,好奇地围绕在光腊树旁观察。(巫静婷摄)

独角仙属「完全变态」的昆虫,近年因人为开发破坏栖地,已愈来愈少见。(巫静婷摄)

独角仙成虫,有角为雄性无角雌性,图为雄性独角仙。(巫静婷摄)

国卫院采纳生态专家建议,铺设木屑与废弃香菇太空包提高土壤腐植质含量,作为独角仙幼虫(鸡母虫)的食物来源。(巫静婷摄)

国卫院独角仙复育人员讲解虫体构造,幼儿园孩童看得目不转睛。(巫静婷摄)

营造独角仙复育环境,国家卫生研究院去年运用生态资源建置野放栖地,占地约32公顷的院区,种植400到500棵独角仙成虫喜爱的光腊树部分院区不进行割草,减少人为干扰,保留自然原始环境,去年野放20只独角仙完成繁衍,近日出现第二代成虫身影,复育人员为之欣喜。

国家卫生研究院总务室近年营造「次森林」自然环境,院区内禁用杀虫剂,保留干净空间并建立生态多元性,国卫院指出,研究大楼草原宿舍停车场人工造林区皆是友善复育环境,愈少人为破坏,愈能让院区生态系更加丰富,围绕独角仙旁,长脚胡蜂、星天牛黄斑椿象随处可见。

总务室副专员张维全指出,独角仙(台湾兜虫)属「完全变态」的昆虫,幼虫与成虫的外表差很多,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从卵孵化成幼虫,经过三龄阶段到羽化霸气成虫约要7至9个月时间,加上成虫2至4个月寿命,刚好一年一期,幼虫以朽木、腐烂植物质为食;成虫则以树木伤口处汁液或熟透的水果为食。

张维全表示,院区内目前可观察到10余只第二代成虫,由于尚属复育起步阶段,想看到独角仙是「可遇不可求」,由于国卫院为开放院区,为了让独角仙生生不息,呼吁民众观赏时「动眼动手」,预计5年后结合环境保育课程,成为竹南科学园区里独特的自然生态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