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推动文化资产保存 宜从教育入手(刘建浩)
文化资产的观念推动若能由教育单位协助执行,将能更广泛地将文化资产保存的各种观念传达给社会大众。图为台北市市定古迹「建国啤酒厂」。(本报资料照片)
《文化资产保存法》在2016年修法中新增关于文化资产教育的推动,明定「为实施文化资产保存教育,主管机关应协调各级教育主管机关督导各级学校于相关课程中为之。」一直以来,文化资产保存的主管机关,在推动文化资产保存不遗余力,但是在文化资产保存教育的推动上,仍有许多无法涵盖的部分。因此,文化资产的观念推动若能由教育单位协助执行,将能更广泛地将文化资产保存的各种观念传达给社会大众。
虽然当前文化资产教育在十二年国教的推动下,已经有越来越多中小学老师为此领域努力,但台湾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学习,常带着时间与正确答案的压力,并没有太多机会思考文化资产保存的意义,而已经脱离学生身分的社会大众,在文化资产观念的进修与学习,时常只能透过自学的管道。
根据欧盟学者Tim Copeland的研究,文化资产教育可分成三个层面:一是关于文化资产的教育、即认识文化资产本身,二是透过文化资产的教育、即以文化资产作为跨学科的媒介学习新事物,三是以文化资产为目的的教育、即学习者透过各种方式与文化资产互动、跟文化资产的背景有所连结。若以这三种文化资产教育的层面来说,持续经营校园内文化资产的北科大,除了可将文化资产本身与保存观念传递给学生;更可以借由文化资产保存、作为教育的媒介,将不同文化资产的特质介绍给学生。
相较于许多文化资产再利用之后,功能丕变而再也看不到文化资产指定理由的保存价值,北科大可借由维持文化资产原本的功能,包括校园内红楼持续作为校园展示空间、建国啤酒厂持续啤酒的永续生产,并带入新的文化意义与价值,包括以前述文化资产教育的不同层面,让学生更为了解这些文化资产的过去、以及永续经营的未来。
文化资产永续发展的方向,随着时代的脉动而进化,而北科大可以借此,让不同年龄层的学生都有机会以不同专业的角度,思考文化资产、产业遗产的保存与永续发展的可能性。透过这样的模式,不只能为学校所有不同年龄层的学生,带来文化资产教育的多元机会,更能为建国啤酒厂的文创与永续,持续带来新的契机。
(作者为国立台北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兼进修部主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