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新护国神山—量子电脑蓄势待发(徐作圣)

全球已有16个国家将量子科技列为国家发展计划,光是2021年就投入225亿美元的经费。图为德国首台量子计算机。图/中新社

除了疫情及乌俄战争的影响外,在数位汇流及数位转型的压力下,台湾经济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在VUCA全球环境中下一代新兴产业的发展也面临严峻的考验。由于元宇宙发展及智能科技普及,算力及演算法提升是强化整体竞争力的手段,而新兴的量子电脑及周边相关的半导体配套技术就成了产官研共同的关注焦点。(注:VUCA系指易变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模糊性(ambiguity))

虽然政府提出了5年40亿预算来推动量子电脑的发展计划,但由于量子电脑产业生态尚未形成,市场应用也属早期开创阶段,故策略性的规划是必须的。在「历史必然重现(History Repeats itself)」的信条下,产官研积极参考、分析、复制过去电脑产业发展的轨迹,希望能够有效创造台湾另一「护国神山」产业。

在最近一个研讨会中,有电子专业学者指出:现代量子电脑的产业结构跟1950年代IC半导体及了Mainframe Computer(大型主机电脑)的演化过程相类似,此一概念让台湾电子产业精英充满希望,似乎有机会在量子计算领域重新复制过去的荣耀。

上述「量子电脑与50年代半导体及Mainframe Computer相似」是从「算力」及工程技术角度去评估两者之间的异同,但从整体电子产业的结构面及市场面来看,这个结论似乎是一个比较片面的观察。在1950年代,电脑业的霸主是IBM,其主机电脑是中央集权管理、全方位软体、硬体、产业链通吃的「全」系统解决方案;而半导体产业则是寡占、垂直整合的产业。这些产业都是靠「大型」内部组织整合及策略来达到各自独占或寡占的目标。若从「产业分合」的角度来分析,1950年代是中央集权的「合」,而2020年代智能技术及元宇宙当道讲的是分散式的「分」,不可同日而语,更何况后者是全球纵横运筹帷幄、外部结盟分工、创造杠杆运作的年代。

台湾的半导体产业也是靠1990年代后全球垂直分工而茁壮(在美国Intel、微软、IBM等企业主导下),而台湾个人电脑的分工、代工组装也兼品牌经营,但跟1950年代垂直整合Mainframe Computer及半导体的产业结构截然不同。在智能计算及智能经济发达的年代,量子计算的产业发展的进程中「多对多」技术专业化及产品客制化是智能产业的必然趋势,而「演算法」与「算力」的交互应用是展现智能竞争力的主要来源,近来新兴的Algorithmic Business(AB)就是典型个案。在智能经济中,主导、协调中央集权式的应用面及市场面的分工(如元宇宙)将逐渐取代技术面的垂直分工。若说台商过去由美国产业主导的全球垂直分工局面所获取经验可用于未来的量子计算或量子电脑产业,这中间的连结未免显得薄弱,优势也难以复制。

在产业分合转型的过程中,全方位国家面、产业经济面、技术面来审视产业的开展是必须的,世界局势瞬息万变:The future is not what it used to be,前瞻思维是未来成功的保证,历史不必然会重演,但其组成元素重新部署组合更是智能社会的重要动力,主事者更要以全方位的思维模式来经营新兴产业的未来方向,这便是「策略规划」的真正意义。

(作者为阳明交通大学科技管理研究所兼任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