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周報/200萬國人有食物過敏!大魔王「海鮮」居冠 遇這類症狀要小心

国内最新「台湾食物过敏大调查」显示,不论哪个年龄层,虾、蟹等带壳海鲜均位居过敏原排行之首。(图/本报资料照片)

文/记者赖昀岫、廖静清

台湾食物过敏流行率逐年增加,食药署日前公布「台湾食物过敏大调查」,国人过敏原「大魔王」为「带壳海鲜」,不管是幼童、成年人,均是导致过敏的第一名;再者,食物过敏族群占总人口数近1成,预估全台约200万人对某些食物过敏,需小心防范。

食药署提醒业者,需依规定标示11种过敏原成分及相关警语,违者可依食安法开罚新台币3万至300万元。

该调查系由林口长庚医疗团队执行,于2017年针对1万多名国小学生、国中学生及其父母发放问卷,与2004年调查结果相较,台湾食物过敏流行率明显增加;例如4至18岁的食物过敏比率从7.7%增为10.4%;19岁以上则从6.4%增至12.5%。

为何食物过敏流行率逐年增加?林口长庚医院儿童过敏气喘风湿科主任苏冠文表示,成因不明,各国均在探询原因,推测应与环境因素有关。

研究团队进一步分析食物过敏排行,不论哪个年龄层的过敏原,均以虾、蟹等「带壳海鲜」为大宗,花生则有增加趋势,苏冠文指出,以往西方族群较容易对花生、坚果过敏,但近年来台湾孩子对花生过敏的比率明显增加。

国小学童过敏排行榜前五名分别为带壳海鲜、花生、鸡蛋、水果、牛奶;国中学生则是带壳海鲜、鱼、花生、鸡蛋、牛奶;成年人为带壳海鲜、鱼、花生、水果、牛奶。整体而言,花生位居国人食物过敏的第二名,国小学童过敏第二位,国中学生、成人等过敏食物的第三位。

临床观察,幼时对于带壳海鲜、花生过敏,长大后继续过敏的比率极高,可能终身都有过敏反应,仅有两成长大后,食用花生及其制品,不会引发过敏反应。至于牛奶与鸡蛋的过敏反应,则随着年龄降低,一半过敏者上了小学之后,过敏症状明显降低。

苏冠文指出,食物过敏症状可分为四大类,其中最常见的急性荨麻疹、湿疹、及血管性水肿等「皮肤症状」;另有腹泻、呕吐、腹痛、口腔搔痒感、口腔黏膜水肿等「肠胃道症状」,以及流鼻水、打喷嚏、喉咙不适、气喘、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最棘手的则是严重心律不整、低血压、昏厥等「心血管症状」,需急诊抢救。

台湾食物过敏原排名。( 制表/元气中心)

食药署食品过敏原标示规定,市售包装产品如含有甲壳类、芒果、花生、牛奶/羊奶、蛋、坚果类、芝麻、含麸质之谷物、大豆、鱼类等及其制品,以及使用亚硫酸盐类等产品其二氧化硫残留量每公斤10毫克以上者等11项,均须在产品的容器或外包装上,显著标示含有致过敏性内容物名称的警语资讯,民众购买食物时,务必仔细观察标示,减少过敏风险。

●看治疗/只能缓解 无法根治 最佳之道 避过敏原

联安诊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表示,过敏急性发作,可以使用类固醇、抗组织胺来缓解症状,但目前仍没有根本有效的预防方法。「减敏治疗」为减少过敏原敏感性的一种方法,原理为直接接触过敏原,改变患者体内的免疫反应,主要用于治疗尘螨过敏,无助于食物过敏。

「过敏是无法完全治愈的,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就是避开引发过敏的食物。」洪育忠说,要想避免食物过敏,就是牢牢记住自己吃过哪些食物后出现不适症状,谨记不再食用。

另接受血液检验过敏原,测量血液中「急性过敏免疫球蛋白E」,目前可检测二百多种过敏诱发因子,找出过敏原后,避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