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信丧失默契不再 台港回不去
香港利用签证手段展现政治态度,回归20多年来时有所闻,但这次我驻港机构人员集体撤回,却是第一次,足见双方已近乎撕破脸。图为2010年8月港台交流平台举行首次联席会议。(新华社)
香港利用签证手段展现政治态度,回归20多年来时有所闻,但这次我驻港机构人员集体撤回,却是第一次,足见双方已近乎撕破脸。此次肇因于「一中承诺书」,既然称之为「承诺书」,就代表双方没互信,需要靠白纸黑字来确认。民进党执政这几年来,不只香港,连陆生来台也有大学版的承诺书。当两岸丧失了政治互信,原来的良性默契,就成了敌意螺旋,一方愈不想承认,另一方愈要逼着承认。
此次一中承诺书,源自「钱七条」,即大陆已故前副总理钱其琛在1995年发表的《香港涉台问题基本原则与政策》,其中第7条提到:台湾现有在香港的机构及人员可继续留存,他们在行动上要严格遵守《香港基本法》,不得违背「一个中国」原则,不得从事损害香港的安定繁荣以及与其注册性质不符的活动。
回顾香港回归20多年来,签证卡关小动作时有所闻。如1999年因李登辉发表特殊两国论,时任中华旅行社总经理郑安国的工作签证未获续签;继任者张良任也在等了13个月后,才于2001年1月赴港履新。陈水扁时代,2005年1月时任台北市长马英九规画访港,但到启程前一天仍未获港签,被迫取消行程。
马政府时代,香港曾希望台湾驻港机构能签署类似体现「钱七条」的文件,不过因更上层的两岸关系框架,有着九二共识互信基础,所以即使不签,也不影响人员派驻。
民进党2016年5月上台后,「一中承诺书」也曾出现在校园,要大学承诺陆生来台交流所参与的课程中,「并无涉及两岸关系一中一台等政治议题相关言论」。
可以说两岸因没有政治互信,在任何涉台活动或议题,大陆都更坚守一中大原则,像是铁板一块,但也是其「底线意识」。譬如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20日就刻意以「中国香港特区和中国台湾地区」来称台港;21日大陆外交部记者会上,有外媒问起此事,发言人赵立坚则回应:「这不是一个外交问题,请你向我们主管部门询问」。
台港的特殊关系,也体现在国台办的组织架构,国台办下设的12个局,其中一个就是「港澳涉台事务局」。2019年9月香港反送中运动渐平息后,北京就派港澳涉台事务局副局长朱凤莲转任新闻局副局长兼发言人,当时外界就解读是因应台港情势变化。
两岸关系决定台港关系,有互信,就有默契,就能求同存异;没互信,就会互疑,就容易误会误解,闹僵撕破脸。当两岸关系回不去,台港关系就挽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