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府看天下-两位余先生

近来台湾发生两桩新闻上的大事,一是著名诗人余光中公开力挺马英九总统,针对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报导马是bumbler强作解人,另一是中央研究院院士余英时发表亲笔声明,支持学生行政院抗议媒体并购案。这都是和台湾当前政治民主前途有关的议题,我不能默尔,尽管前者曾经是我的业师,和后者的关系亦介乎师友之间。

先说余光中先生,他把bumbler一字从老子的「大巧若拙」意义解释,说是表示「踏实,负责任、不轻举妄动」,恐怕至少是「过度解释」了。翻遍了字典,也找不出bumbler的正面定义,所以此字绝非赞美之词,何况作者在前面还加了个ineffectual(软弱无能)的字眼,其意甚明,怎么会是「大巧若拙」呢?我想最好的办法是马英九好好的反省,如果他的行事作风,确实予人bumbler的感受,就自己吞下去吧。

只是马是自恋狂,要他承认自己是bumbler,比登天都难。可是他同时遭台独份子谩骂、丢鞋子,却似乎甘之若饴,此人真是不可救药。更怪的是在场的安全人员,居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要是在美国,保护总统安全的特勤人员,立即会把这些暴徒当场逮捕,控以危害总统人身安全和妨害公共秩序罪,台湾的民主自由竟是任何人都可为所欲为,这和无法无天的丛林有何不同?

在美国,最著名的bumbler总统是福特,这位继尼克森之后的白宫主人虽然身躯高大,还曾一度是美式足球健将,却行动笨拙,经常跌跌撞撞,不是失足跌倒就是碰到飞机的座舱,加上他和卡特在作竞选辩论时,居然说波兰从不曾被苏联控制,一时舆论为之哗然,遂送了个bumbler的封号给他。始作俑者是采访白宫的Time-Life记者奥斯本,可是福特很有风度,并不因此衔恨记者,也不怎么放在心上,所以他身后被认为是近代美国最诚恳和可敬的总统。

至于余英时先生支持台湾学生抗议媒体并购案,可说是完全出于对中共「谋台之心不死」的隐忧,其出发点是好的,可惜由于他的学术地位和在海峡两岸动见观瞻影响力,以致被台独媒体大肆宣传利用,不能不说是种遗憾。睿智如余先生者,对于这一情形当然了若指掌,因此他和台独清楚的划清界线,断然表示他和台湾的现实政治没有任何关系,也无任何兴趣,他所关注的是台湾民主的前途和台湾将来不沦于中共统治之下。事实上,早在李登辉主政时,就想拉拢余英时,有意请他当中央研究院副院长,但被婉拒,如果他真想走政治路线,恐怕早已当上院长了,但他从来无意于此。

中时蔡衍明写给余英时的公开信,余先生说看到了,但不会回应,就像杨振宁写信给他说「恐怕英时兄对我有所误会」不回应一样。不过余夫人陈淑平也看过信,说是写得不错,不知出自何人手笔

余英时先生接到我的电话时,先自我解嘲的笑说,「我又闯了个祸」,但声称到此为止,下不为例。听其弦外之音,似乎是中研院法研所副研究员黄国昌给他找的麻烦,但他并不以为意,而且是他一贯支持自由民主所应付出的小小代价。看起来,这只是茶壶里的风暴

余光中和余英时都是国宝级的人物,他们是台湾足以傲世的资产,我们必须珍之惜之,不能像马英九那样,为了个bumbler的字,就专程南下拜访余先生,让诗人在情不可却的状况下,说了些言过其实的话,这实在有点陷余老于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