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颜色 竟然可以让Google多赚57亿

Google为了优化广告效益专门成立调查小组,判断「哪种颜色最受用户欢迎」。(示意图/shutterstock)

什么是「7秒钟色彩理论」?(the seven- second color theory)

在色彩行销学上有所谓的「7秒钟色彩理论」,它指的是,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最多只需要花7秒,就可以确定是否有兴趣,其中「色彩」影响大脑高达67%,成为人们对于评判商品好感度的重要因素

根据国际流行色协会调查,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透过改变颜色就可以为产品带来10至25%的附加价值,为企业和商家带来更多利润。

「7秒钟色彩理论」给管理者的启示

想创造畅销商品、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颜色」可能是大家不会注意,却能创造重大影响的行销策略,像是Tiffany蓝、可口可乐红、爱马仕橙、星巴克绿、麦当劳黄等颜色,都成为了品牌的重要标识之一。

行销公司WebPageFX指出,有8成的民众认同颜色能提升品牌辨识度,巴西设计宝拉·鲁波洛(Paula Rúpolo)就对各知名品牌进行一系列实验,他将品牌的logo颜色互相对调,突然之间,在消费者眼中就成了一个陌生的品牌。

显然,「颜色」能协助沟通品牌理念。因此,在行销中选择色彩时,就得要根据目标市场的色彩需求及偏好,再结合企业文化、产品特色,形成独特的品牌效应

色彩研究界权威费伯·比伦(Faber Birren)曾表示,「色彩行销不在于使用了多少颜色,关键在颜色是否运用恰当」。

品牌选择颜色也得「因地制宜」,因为不同种族、宗教者对颜色的认知有着巨大差异。例如,黄色在日本代表着勇气,而在拉丁美洲文化中却是死亡的颜色。

因此,企业如果没有充分考虑跨文化因素,不仅不能打开新市场,还可能带来巨大风险和损失。

「7秒钟色彩理论」有哪些实例

1.Google、雀巢

科技巨头Google为了优化广告效益,专门成立调查小组,判断「哪种颜色最受用户欢迎」。

前Google行销总监丹·科布利(Dan Cobley)表示,他们分别在gmail和搜寻引擎发布相同的广告,结果gmail的广告点击表现较好,原因在于两者广告标题的「蓝色阴影不一样」。

于是,他们在41种色调中进行测试,最后发现,略带紫色调的蓝色,最容易刺激使用者点击广告。因此,Google在2013年将搜索结果的标题套用这样的蓝色,最后获利增加了2亿美元(约57亿新台币)。

时任Google高层的梅丽莎·梅尔(Marissa Mayer)表示,当时很多人嘲笑Google怎么会执著于「41种蓝色阴影」,但没人可否认它确实带来庞大好处。

除了Google,全球最大食品集团雀巢也曾「改变颜色」提升销售。

雀巢咖啡曾做实验,把同样的咖啡分装在绿色红色白色杯子中,让消费者试喝,得到的结果是:大多数消费者认为红色杯中的咖啡味道最棒,而绿色杯中的感觉偏酸,白色杯子的则感觉偏淡,于是,雀巢选择红色作为包装设计的主要色彩,结果一推出即在市场大受欢迎。

2.麦当劳、星巴克如何挑选代表色

一般来说,红色能激发食欲购物欲、蓝色能提供安全感、绿色有沉稳知性的印象。但究竟品牌该怎么挑选代表色?我们可以借镜麦当劳、星巴克。

激发欲望、欢乐色调:红色、橘色、黄色

红黄配色最经典的就是麦当劳。

首先,红色和黄色是最容易吸引孩童的颜色,因此除了logo,连吉祥物麦当劳叔叔都是由黄、红组成。

再来,红色能增进食欲、购买欲,许多食品商电商,例如:天猫、拼多多等中国电商购物平台,都会选择红色作为logo的底色,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

最后,大量的红色和黄色,带给入内消费的客人一种「躁动感」,让客人想赶快吃完就离开,速食餐厅就可以有较好的翻桌率

因此,以短时间购物为主体的自助商店、吃到饱餐厅,店内最好使用红色。相反的,希望顾客慢慢购物的卖场,最好采用较不会感觉到时间经过的冷色系、避免选用暖色系。

安全、信任与大自然:蓝色、绿色

星巴克标志的绿色设计,容易给人有机、自然感,同时带给顾客一种放松、纾压的感受,吸引消费者想坐下喝杯咖啡来解除焦虑。

而蓝色是值得信赖、安全与可靠的象征。多用于银行或者社群网站,强调的是安全,例如:Facebook、VISA等。纯净与和平的意涵也很常与水资源管理做连结,例如:德国滤水品牌Brita。

简约、精致的力量:白色、黑色

黑色有权威、精致与稳重的感觉,时常使用于精品品牌包括Chanel、Prada、Dior等。苹果则在品牌形象与商品设计上采用大量白色,传达专业、俐落极简调性

商业周刊17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