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在」,你人在立法院,但你「思」了吗?

骆子扬

前天晚上,笔者在脸书上看到某大学社会系的同学发表了他对服贸的愤怒,认为「人民占领议场,自己的国家自己救」,认为「中国人会抢走台湾人工作」、「服贸是台湾政商高层内部的利益协议」等等。笔者虽不与这位同学熟识,但因为不全然认同这位同学的看法,因此仍然找他讨论了几个小时,并且与他分享了一些个人想法,以下是大约的论点简述。

日前国发主委管中闵先生说台湾「早就不是亚洲四小龙」,事情其来有自,当其他亚洲国家忙着签FTA、TPP、RCEP等区域经贸组织,甚至中国更加入东协10+1的行列,台湾还死守着自己的舒适圈、天天沉浸在小确幸聊以安慰。

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在互通有无、各自发挥比较利益后借由优势的产业国力蒸蒸日上;反观台湾的出口业却因为只和少数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而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上处于劣势,加上岛内内需市场又严重不足,因此国内生产毛额的成长幅度每年都在下修,台湾赚不到太多国外的钱,相反地只是不断的在进行岛内的所得重分配

有人说中国是为了统战台湾,想要逐步的靠经济上的压力使台湾屈服。笔者认为这样的担心是合理的。惟台湾内需市场小,想要对外与外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又屡屡被中国从中作梗,不以服贸拓展台湾的市场,难道要等到被孤立几十年后,才和与世界接轨已久的中国央求谈协议吗?到时候的两国国力已经天差地远,台湾手中用来谈判的筹码将远低于现在,协议难道会更公平吗?如此拖延下去,无疑的是慢性自杀。台湾能永远只与自己相处吗?还是你期待有一天全世界的国家会不顾强盛的中国反对,而与台湾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服贸带来的是中国广大的市场,也会造成资金再一次注入台湾使整个经济活络起来。笔者宁愿相信的是,中国与台湾一旦经济往来密切,势必在某些争议处会有较多的转圜空间,例如无条件或者有条件的不去阻挠台湾加入自由贸易区。唯有与世界其他国家有着更多的经济往来,才可能让来自国外的所得流入国内,进一步提升台湾的平均所得。

一旦中国干预、施压在台湾这方面的需求,两岸的合作势必会受到打击,届时不只中国本身企业牵连受到伤害,许多与台湾有产业合作关系的国际企业亦会对中国有所不满、疑虑。此举会使投资人对中国市场失去信心,投资人可能会认为中国干预过多、人为操纵变数过多、投资风险过大,进而从中国撤出资金。

弱势产业的补助与产业转型

然而,任何有交易发生的地方,就会有经济上所谓trade-off的问题,也就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有得必有失。服贸虽然大体上带给台湾较多的好处,却也可能造成台湾夕阳产业式微、本土农业不敌中国大面积栽种作物的低成本售价等等问题。服贸造成某些产业得利,却也对某些原本就不乐观的产业前景更加雪上加霜,这样的影响是使服贸被社会疑虑的另外一大主因。

借镜当年加入WTO的经验,我们可以发现,当年政府为了符合开放进口及稻米减产的目的,从民国八十六年开始推动「水旱田利用调整计划」,也就是所谓的「休耕政策」。农民如果休耕农田,改种田菁等绿肥作物,每公顷可以领到四万五千元的休耕补助。这项政策实施到现在已经十多年,而全台休耕面积也从一开始的十四万多公顷,逐年增加到九十四年之后,休耕面积甚至比种稻面积还要来得多。

农民选择休耕,势必是农民权衡「耕种」与「休耕」后,认为休耕对自己具有更大的利益而做出这样的决定。因此,虽然当年加入WTO对于农业而言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却因为政府妥善的配套措施,使社会反弹声浪降到了最低。台湾大部分的产业受到了WTO的滋润而茁壮,至于蒙受负面影响的农业亦获得了可令他们接受的补偿。

依循着这样成功的先例,笔者认为,既然现在已经认知到服贸是一个「利大于弊」的协议,全民就应该一起承担下来。政府可以提供夕阳产业的员工职业训练,甚至辅导其产业转型;对于已经投资、短期无法改变的受影响产业则应该给予补助使其度过难关;传统农业则也提供补贴鼓励转型为附加价值较高的精致农业,借以与中国「以量制价」的传统农业做出区分。

对此,马总统也说预计拨九百八十亿的补助,但是马总统却没说钱从哪来。根据中华民国的民间团体「公平税改联盟」统计,2011年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合计实际国债金额为21兆1370亿新台币,平均每位国民背负91万9000新台币。政府若继续以发行国债的方式取得配套措施所需要的巨额金钱预算,债台高筑的情况会愈趋严重,因此思考如何有效率的分配既有政府营收可能是较佳的方法。

再者,虽然听起来「配套措施」是一剂减低服贸副作用的特效药,但却建立在台湾人民必须要拥有这样坚定的决心去承担配套措施的成本,毕竟当自己缴的纳税钱要被转移到这些弱势产业时,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的。如何使人民拥有强韧的「承担意志」,考验执政者沟通、协调的智慧,也考验着台湾人民是否能够团结一致。

当笔者跟这位同学说完以上的观点后,他安静了一会,想了想,然后这样回复我:「服贸这东西就是少数人想出来的,怎么可能对多数人有益?因为我真心觉得,他们没那么好意。」事情说到这里,笔者听到这一句话就知道已经没有接下去讨论的必要。当一个人本质上否定特定政党、团体时,无论该政党、团体提出的计划是否能够对台湾全民带来助益,他将不再有倾听、判断的能力,取而代之的是义无反顾的对立。

笔者赞叹今天围聚立法院的某些学生,他们真正在分析服贸后了解到自己反对的是什么,然后身体力行地守在立法院贯彻他们的理想。然而围聚者之中,跟笔者这位同学一样,将「理」字理到最后哑口无言、心中先入为主认为「他们少数人没那么好意」的人亦不在少数。

先不论在野党是否先恶意杯葛执政党审理服贸,审查当天哪个政党在国会中做了些什么,谁也没亲自看到,怎么说也说不准确。只是对于学生、对于广大阅听者面对服贸以及面对立法院被占领的态度,笔者感到痛心。

从立法院被占领的那天晚上开始,媒体不断的渲染整个类革命气氛,耸动的标题如「人民的胜利」、「警察粗暴驱离学生」、「陈为廷号召全台罢课」接二连三的出现在新闻首页。一时之间,脸书、推特等社群网站上疯狂转载,不但台北的学生没事就到立法院内走一走感受气氛,南部为数众多的学生也纷纷租下游览车一辆辆北上声援。仿佛这是一场演唱会,赞成的、反对的、没有意见的都到了立法院,打个卡、拍个照、留个「天佑台湾」的心得在自己的脸书上,觉得气氛很好。

诚如之前所提的,笔者佩服那些握有理念、能辨是非的学生,但笔者也不认为随气氛起舞、想跟随潮流的聚众者只是少数。这几天,笔者看到人性的光辉,看到人们贯彻理想时那样坚毅的眼神,却也看到煽情引发的社会乱象,看到三人成虎的各种造谣、污蔑,看到学运领导人的自大跋扈,看到许许多多的学生未经判断就盲从着,看到广大阅听人被紊乱的风向吹得无所适从。

这绝对不是此学运的初衷,并不是由学生发起的社运就特别干净,并不是人多就意味着硬道理,并不是政府官员说出的话你就全然不要去相信。「我思故我在」,你人在立法院了,但你「思」了吗?

期许台湾在经过这样的风风雨雨,能得到更坚韧、成熟的民主果实。执政党在听完专家学者分析服贸后放下傲慢,真正去倾听民意,并取得一个平衡;在野党不要只想着如何让在位者一事无成,如此朝野不再事事对立,台湾人民才能真正得到幸福,不只是GDP上的数字提升,而是整个社会的信任可以再一次凝聚,让我们能骄傲的向世界大喊:「这里是台湾,这里有我们的民主。」

●作者骆子扬,国立成功大学经济学系。本文言论不代表《ETtoday新闻云》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