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鼎/用文化力量朝南方挺进吧!

新政府的「南向政策」若过度主打地华桥牌,恐非南向正道。图为泰国曼谷。(资料照/记者黄圣闵摄)

文/黄宗鼎

无论是中国的「一带一路」,还是台湾包含「新南向」在内的几次南向政策,东南亚华侨华人,总会被投予高度的「注目礼」。这似乎已是一种惯性思考,这种思考,奠基于20世纪初主张华侨「救国有责」的革命论述,熟成于冷战时期两岸竞逐侨心,盼望华侨「加友按赞」的历史情境

时至今日,邀请华侨华人「共成大业」,依然是南向政策的「配套措施」,但这样的做法,是否已然出自严谨的政经效益评估?抑或总是「想当然耳」的感情用事

动员「血统主义」,绝非南向正道。首先,台湾要打华人牌,终究难与作为侨乡的中国匹敌。其次,华侨华人为台湾与东南亚主流社会媒合已久,不仅效果有限,一定程度也妨碍了华侨华人在地「族际关系」的开展。其三,东南亚裔在台日益壮大,过度操作华人血统主义,只有平添住民格格不入之感。

反观日、韩两国在东南亚虽无偌大侨民族裔资源,却能在当地打下大片江山。我深信,成功的南向政策,靠得不是血统诉求,而是文化力量

日本从1970年代初,为扭转东南亚社会抵制日货劣势,便开始大力推动文化交流,历经福田赳夫首相「以心连心」的「福田主义」,以及将「文化联系」与「拉近东南亚青年」作为日本「外交五原则」之二的「安倍主义」,日本与东协关系于是不断强化;韩国同样以文化先行,透过「文化产业振兴院」与驻东南亚各国「韩国文化院」的运作,将「韩流」高效输出,不仅让东南亚青年「哈韩」比例日增,也连带让韩国商品在东南亚得以市场大开。

越南年轻族群早已从「哈台」转而吹起「韩流风」。(图/达志影像美联社示意图

台湾应搁置以侨务配套南向政策的做法,其实还有更为现实的理由。相较于许多外籍华裔新生代与台湾关系愈趋疏远,不少台湾东南亚裔的原乡亲友,基于婚缘关系,反倒更能够贴近台湾。我认为,强调「以民为本」的新南向政策,恰恰须以文化作为平台,来连结这一群庞大的潜在友台势力,让他们能够在网路上或在居住国亲近台湾,感受台湾文化的美好,进而成为我国的民间盟友爱用台货者

以目前台湾东南亚裔移民中,越裔为多的情况之下,政府应可优先强化台湾与越裔母国亲友网络之交流与连结。在台越经贸关系为前导之下,越籍婚姻移民成长之速度与规模,是所有东南亚移民中最快、最大的。近年来,台湾越裔配偶年增1~2千名,在台湾东南亚外配中高占56%,预计2017年将达到10万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台越社会之间存在一定规模的婚配现象,但由于这关系主要是为经贸关系所引发,较不是由文化引领而来,故两国社会要发展更为广泛或更具深度的交流,仍有相当之瓶颈。以104学年度大专院校留学状况为例,马来西亚能以14,946名留学生(多为马国华人)之数,远远超过越南的4,043名留学生,主要原因便不乏文化亲近性的因素作用其中。

▲文化亲近性,让马来西亚来台留学生人数占全东南亚来台留学生人数的ㄧ半以上。(图/记者黄圣闵摄)

台湾若真想借由新南向脱胎换骨,落实以民为本之初衷,政策上应该要以文化挂帅,而不是以经贸领衔;此外,以文化而不以血统做为诉求,方能在东南亚开发更为庞大的潜在伙伴,特别是那些不同文、不同种的台湾亲家

相关文章

黄宗鼎/如此世界观,如何新南向?

►►►掌握最新观点,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黄宗鼎,历史学者,研究兴趣为南海问题、东南亚史,中国与东南亚关系。最常讲的一句话:「台湾得先学习东南亚,方能创造被需要的价值。」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