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一种政治制度与爱情无关

刘佳 周晶晶

婚姻问题人类千百年来,聊不完也说不尽的话题。尤其是近些年,中国离婚率高起,闪婚闪离盛行。让人们感叹爱情如此脆弱。中国人从最重婚姻稳定的民族到成为离婚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只用了短短几十年。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中国人的婚姻问题,但都百思不得其解。社会风云变幻自然是不争事实,但为什么中国人的爱情如此轻薄与不堪一击?呼唤忠贞成为人们共同的心声

爱情多变,人心难测,成为了大家的共同看法。

但事实上,婚姻如果是一块蛋糕,那爱情就是上边的奶油,它们虽然是一对经典的组合,但却是不同的两种事物纵观中国的婚姻史,绝大多数时间,中国人的婚姻其实与爱情无关。

古代婚姻的本质合两姓之好」。

现代人经常把一句口头禅放在嘴边,就是结婚是我们两个人的事。但这话要是放在古代,却是大逆不道。古人眼中,婚姻根本和爱情无关,而是「合两姓之好」。或是两个家族之间的一种「结盟」方式,所以结婚就一条原则,门当户对。把大门上的几根木头「门当」,当作了结亲标准。结婚既然是两个家族的结盟,当然就要由家长做主,于是「父母之命」就成了年轻人合与不合最主要的因素。

古人也深知男女两情相悦的快乐,但却从不敢奢望能推导出「两情相悦=结婚」的公式

事实上,自古以来中国虽然有很多爱情故事,但真正能男女自由恋爱的,却是少之又少。因为男女杂处,在古代也是件不容易做到的事。不论是《聊斋》中,变作鹦鹉男孩还是《梁祝》中化蝶情侣。无不反映出,古代有情男女找个单独相处的机会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在一起昵昵都很难,就谈不上有什么很深的感情。最多是一见钟情,一见钟情的爱情虽然浪漫,但是一朝为转化为婚姻,往往非常脆弱,这种离经叛道的由爱情致婚姻的尝试,大多也以失败收场,就连大名远洋卓文君差点变成司马相如弃妇。特别是在古代,社会本来就没有给女孩留下太多出路,加上缺少生理卫生知识,没有什么避孕措失,家长们门当户对的经验虽然制造了不少棒打鸳鸯悲剧,但也挽救了不少年少无知的男孩女孩。

恋爱=结婚,这个公式古人想都不敢想。

古代婚姻的目的「上承宗祧,下继子孙」。

生小孩是古代婚姻主要的目的,因为在农业社会里,没有年轻劳动力,你就得等着饿死。所以,古人稍微上点年纪,来不及等你爱来爱去,就得赶快结婚生子政府干预婚姻,也是屡见不鲜的事。

政府干预婚姻,也是屡见不鲜的事。

例如,汉代就曾下令,男18女16必须当婚当嫁,原因非常简单,赶快结婚,成家定居,政府就可以多收税

其实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人的婚姻就是搭伙过日子,「恋爱结婚」在中国流行也就是不过百年的事,以致于现在很多人常将两者混为一谈。事实上,两个人相爱就相爱,想在一起就在一起,婚姻又是个什么东西呢?恋爱是一种性吸引或是荷尔蒙产生的冲动。而婚姻是为了约束人的两性行为(也包括同性行为)而制造出来的制度,婚姻的本质是一种政治制度,其目的是为了管理和约束人的行为。今天中国人的婚姻越来越脆弱,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与中国人的爱情观也有一定的瓜葛,但却没有必然的联系。婚姻与爱情就像是蛋糕与奶油,虽然是一对的经典的美味组合,但却是不同的两样东西。

作者刘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周晶晶,北京朝阳外国语学校教师。本文为网友投稿言论不代表《ETtoday新闻云》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