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灭农﹖
尽管马总统一再强调不会伤害台湾农业,但是民间质疑马政府要灭农的声浪持续高涨,恐怕不是一句只卖水果不会卖台就可以轻松让民众释疑,马政府有必要公开对外界说请楚讲明白,让农民能安心务农。
外界忧心政府要「灭农」的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台湾农业优势正快速流失。一直以来台湾农业科技研发主力集中在政府所属的农业试验所与改良场以及农民自身,如今为保有智财权与技术移转权利金,这些尚依赖政府编列预算的试验研究机构不仅研发项目逐渐脱离国内农渔业产业需求(改以短期可以有成果,甚至可以申请专利的项目为研究重点),也不再以「无偿」方式将研发成果透过农会推广系统迅速移转给农民,让其运用在实际生产上(台湾农业多属小规模经营无力支付技术移转费),相当程度削弱台湾农业在技术上所具备的的竞争优势;更可怕的是国内辛苦研发改良的品种及技术被以学术交流、非法携带、民间观摩等方式大量外流,政府相关主管机关不仅拿不出有效的防范措施,还把国内农业赖以为生的核心竞争力,采整厂输出模式,让对手国轻易取得,再利用当地广大价廉的水土人力等资源,不仅供应当地消费市场,还可以透过经贸谈判大量回销国内市场,严重压缩本土农业生存空间。
不仅如此,国内农民所改良生产的农产品品质佳,在国内外消费者心目中拥有极高的评价,并愿意以相对较高的价格来购买挂有MIT标章的农产品,让台湾农业在国外农产品拥有数量与低价格优势下抢得生机。如今政府却以突破经济困境为由,同意在自由经济示范区内设置「农产品加值运销中心」,无限制可以利用免税进口的国外农产品当原料经加工后,同样挂上MIT标章出口,用低于以台湾本土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品来抢攻国际市场,尤其在强调货物进储、提领、审查等作业均从速从简的原则下,这些从国外进口大批农产品原料的食用安全与检疫将更加难以把关;也会压低加工厂采购本土农产品的价格与意愿,让本土农业经营难上加难。政府采取「前店后厂」模式却没有要求搭配一定比率的本土农产品做为原料,此种作法虽然表面上可以让台湾农产品出口贸易量值增加,也会让区内加工业者获利,但是对本土农业并没有实质的帮助而农民却可能受到伤害,难怪农民团体要大力反对。
特别是政府允许中国企业以一条龙经营模式来台投资农业,外界忧心届时不仅中国商人将赚走农产品产销供应链每个环节的多数利润,还可以透过选择性与农渔民契作来遂行其政治性操作,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中国商人与学甲虱目鱼养殖户契作就是明显的例子。
农业与经贸谈判并非零和关系,只是台湾政府在积极拓展国际贸易空间的同时,农民却必须承受农业核心竞争力大量流失,国内外消费市场遭受到严重压缩的双重打击,使得农村与农业逐渐凋零,而政府主管部门对外发言与作为更让农民认为政府居间扮演推波助澜的角色,才会引发政府灭农的强烈批判。真相只有一个,马政府应针对上述质疑慎重对外澄清并以具体作为来平息外界的不平声浪,相信这会比辩论来的更有意义!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经济系教授。本文为网友投稿,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