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大门谁帮农民顾厝?

李武忠

两岸签定「服务贸易协议」在国内引发强烈反映。对于整个签定过程政府部门确有可议之处包括:事前与各产业间的协商沟通不足、对各产业造成的影响评估补救措施缺乏等,尤其谈判本就有取有让才会成局,问题是根据政府对外说明我国将受惠的产业有金融业、医疗、电子商务、线上游戏业、环保产业及营建运输业等;但是对于可能受到影响的产业类别政府紧仅轻描淡写并未对外明确说明,也没有具体的补偿以及协助产业升级或转业的措施,让民众难以安心。

面对国际贸易自由化浪潮台湾无可回避只能勇敢因应。至于国内要开放哪些业务政府相关部门理应事先经过详细的评估,采分批分阶段开放的策略,一来争取辅导可能受影响产业升级或转型的时间,二来可以降低对国内弱势产业的冲击力度,特别是两岸关系敏感更能急就章。

此次服贸协议表面上看似对农业生产部份没有直接影响,但是马政府有计划对于中国大陆农产品进口大幅松绑以及农业投资领域的不设防,都将会对台湾农业产生温水青蛙的效应,不容小觑。「民以食为天」虽然是一句老话,但是它并没有因时间、科技、生活习惯等转变而成为历史名词,农业反而随着全球人口增加、气候变迁、耕地消失等因素更彰显它的重要性。即便先进国家美国、欧盟等也都对其国内农业给予大力的保护与补贴并帮助拓展国外市场,甚至将粮食视为国家战略武器,不轻易让外国介入。像美国有许多州如:爱荷华州密苏里州、威斯康辛州等即明文禁止外资拥有当地农田;日前中国企业收购全球销售量最大的猪肉加工厂商-史密斯威尔德食品公司(Smithfield food),就必须先经过美国联邦政负责评估国家安全风险的委员会审查通过;美国前国务卿季辛吉也曾说过:「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等,农业重要性可见一斑。

反观我国政府一再强调农业结构要调整,农业要升级,要营造富丽农村,但是实施至今台湾粮食自给率仍然偏低(仅32﹪),农民专业所得平均每年仍未达20万元台币良田大量流失、产销失衡年年发生、农村活力渐失,农业生存条件弱化,务农不再有光荣感。政府无法做到「强身固本」,却急于开大门,不仅将于「自由经济示范区」内大量引进国外廉价农产品原料加工抢搭国人辛苦建立优质MIT的便车,还透过『大陸地区人民來台投资业别项目』以及「服贸协议」等开放大陆商人直接介入国内农产品批发零售仓储等物流业务,兹事体大。毕竟农产品物流是农产品供应链中相当重要的一环,所获得的利润远高于从事农业第一线生产的农民。

是以日本政府采取鼓励农林渔业者自身投入加工及贩售领域,创造出地区商机及新的产业,让第一线农民也能分享种苗与品牌服务所创造出的利润,进而提高农业所得与经营意愿,与台湾政府计划直接引进外商的做法明显不同。而为了消除农民或企业对政策摇摆与政权更迭所造成投资风险的疑虑,日本政府系透过立法予以保障。

反观,台湾政府相关部门总是射完箭再划靶,未与农民团体、农企业、地方政府等事先沟通,也不像韩国政府善用农民的力量在与美国进行自由贸易谈判中,争取到保护最多敏感农产品的国家(约有15%左右的敏感农产品可以享用10年以上的执行期程),大幅降低对农民生计的冲击。在台湾人亡政息戏码一再上演,让农民无所适从,让拖垮农业再生的机会。

接下来的货品贸易谈判将会涉及大陆原被列禁止进口830项农产品的解禁事宜,政府事先必须做好详细评估并与农民做充分沟通,别重蹈服贸协议覆辙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经济系教授。本文为网友投稿,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