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13年不结婚 只要相处舒服,维持感情稳定就可以是「家庭」

文/李屏瑶、图/文本映像有限公司、小岛工作室

你说,婚姻到底有什么?

凯西34岁,王先生37岁,两人交往至今已经13年。王先生是台南人,在台中大学嘉义念研究所。凯西是云林人,在台北读大学。毕业后他们先在台中待了几年,共同转赴台北生活。有对方相伴的日子,已经超过生命的三分之一。

因为双方家庭都满传统的,对于「婚姻」有许多预设的想法,如果要跟家人沟通,双方没有共识,很容易造成冲突。但离家工作的游子们,跟家人见面机会本就不多,每次都吵架其实很可惜,他们都试着维持气氛和乐,希望保持现状,婚姻本是不存在的选项,直到这一两年起了变化。原因是,凯西那阵子突然心律不整,担心起自己的健康状况

「我们都是中南部出生的人,两个人在台北生活,相依为命。以前不想要的东西,好像有可以给我们保障的时刻,开始考虑要不要登记结婚。可是在这件事发生之前,一直在逃避。」凯西解释。「目前台湾这种婚嫁文化对于女性有很多期待跟要求,你必须透过协调,才可能争取到一些自由。」

王先生回想当时,心里充满不安。「就法律上来说,至少真的有什么事的时候我们在法律上不是陌生人,我可以在对方需要彼此的时候,我们可以互相帮助。」他说,「在传统婚姻的观念里,男生一直是既得利益者,我觉得如果可以维持现在这样稳定的关系,结婚不会是一定要做的事情。跟一个人交往了十几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同居。我觉得婚姻其实就是互相陪伴,互相帮助解决生活上大大小小的事情。」

那么,家是什么?

凯西15岁就离家念高中,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直到跟王先生一起生活,回家的气氛就不一样了。双方共同经营关系,找出互相陪伴的时间,甚至只是一起追剧。「你不需要伪装自己,可以享受亲密感。有时候跟真正有血缘关系的家人在一起时,还是需要伪装自己,有些话必须忍住不能说,或是说太多会自责造成罪恶感,又或是想要互相勒索。」凯西说,「但如果你可以找到不需要这么做的人,相处起来很舒服,我觉得这就可以是『家庭』。不一定是情侣夫妻、有血缘关系,我觉得到最后,很亲密的朋友也算。

我们这一代少子化,老的时候很可能需要别人帮忙,所以跟人建立关系互相帮助,那样就有机会可以成立家人,没什么形式上的限定。」

凯西讲完,王先生答:「对我来说,家就是有凯西在的地方。」凯西笑称,她讲了那么多,竟然立刻被王先生的一句话K.O.掉了。

他们曾经讨论过,如果自己不结婚,又对婚姻充满抗拒,这样的他们有什么资格支持同志婚姻?结论是,即使他们认为婚姻是有问题的制度,有许多需要改变的地方,但异性恋有的东西,不管同性恋选择要或不要,至少要先有选择权

「因为这个制度对很多人来说是有需要的,在很多情况,无论是在医疗上,或者是最后生死关头,又或者是财产的继承分配上,就是有一个实质用途。同志婚姻从『不可以』到『可以不』,是一个应该要很稀松平常的一个过渡。刚好我们的社会来到一个可以这样讨论的时机,当然是要支持呀!你可以不结婚,但是不可以是:『你不可以结婚』。」凯西说。

「我觉得身为异性恋的我们,不用争取就自然而然有这个结婚的权利,是很幸运的事情。其实同志可以结婚,对我根本不会有任何的影响,那我为什么要反对,或是说,这件事为什么不可以发生?」王先生说,「我们这种伴侣跟同志伴侣真的没有差太多。凯西之前生病这件事,其实我们也一直试想,同志如果面临同样的处境,他们在法律上如果还是陌生人,这是一个非常不公平的事情。」

对于要不要步入婚姻,他们还在挣扎。对他们而言,婚姻制度像是一个打包的套餐,选了就是全部得吃下,结婚后就自动成为媳妇女婿,会有预设需要扮演的角色,这是他们对于制度的迟疑。

理想状态是什么呢?他们笑说,可以单点最好。他们理想的婚姻,好比法人与法人签订契约,双方盖章,拟定条约,讨论出一个续约的周期及程序。例如先谈小孩预设不用从父姓,双方家庭若有新的要求必须议约等等。正因为有重新检视条款的周期,双方都会认真维持这段关系。

钱锺书的小说这样说:「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里人想逃出去,城外的人拚命想进去。」但也有另一种可能,是双方共同盖好这座城,然后也协助别人去盖一座理想的城。

※本文由婚姻平权平台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