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选主题辩论:"在家上学"在中国是否行得通?
本站教育讯 2011年12月16日,“金翼奖”2011本站教育年度大选颁奖典礼在中国大饭店举行。18个奖项在颁奖典礼上一一揭晓。颁奖典礼现场还就今年热门的在家上学的话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熊丙奇、程方平、王晓峰、王立宏四位学者和家庭教育专家就这个话题展开正反方辩论,现场观点交锋,激情洋溢,给网友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正方嘉宾:支持在家上学
一辩 熊丙奇先生: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二辩 王晓峰先生:北京日日新学堂校长
反方嘉宾:反对在家上学
一辩 程方平先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二辩 王立宏先生:南京工程学院前任团委书记
熊丙奇:第一,我们知道随着社会发展,每个家庭都有多元的教育需求,我们当前的学校教育实际上是无法满足所有家庭个性化教育需求、多样化教育需求。就以美国来说,美国学校教育个性化和多元性比较强,就是在美国的在家上学也极其发达,在2003年在家上学规模达到110万,2007年在家上学规模达到150万,而现在在家上学的规模达到200万,由此可见,我们这种随着社会发展,个性化的需求是越来越旺盛。第二,对于中国教育来讲,其实大家知道虽然我们在1987年推进素质教育,但是在过去20多年时间里面素质教育是轰轰烈烈,应试教育踏踏实实,由于我们只有单一的评价标准,因此很多学校是千校一面、千师一面,对于学生的个性和兴趣不是发展,而是某种程度的扼杀,因此在家上学更成为我们发展学生兴趣和个性的非常重要的选择。
王晓峰:我给熊教授观点提供一些例子,因为我在做一些事情。第一个我讲的是一个小女孩,这个小女孩就是由于他的个性,他对于认知是比较发达的,比如他识字,一般孩子一个字看10遍、20遍可以记住,他可能要100遍,甚至100遍记不住。但是,这个孩子情商发展非常完善,包括他对人的理解,你给他讲一个故事理解的非常透,而且有自己的见解。我不知道这样的孩子在传统学校中会是什么样的结局。
另外一个例子是一个小男孩,这个男孩是在北京非常著名的小学上一年级,当时这个孩子父亲找我的时候跟我讲这个孩子上不了学,因为老师不能接受他很多的行为,因为这个孩子太好奇,什么事情都问老师,什么事情都想动一动,都想摸一摸,结果老师就觉得这个孩子非常有问题,就让家里面去测他的智商,说你们家孩子智商有问题。经过几次没有办法,家长带着孩子真去测智商,结果出来这个孩子智商是140。他爸爸妈妈因为都是北大毕业生,他就很痛苦,他说你看我的孩子该怎么办?后来这个孩子转到了我的学校,经过不到一学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真的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我就是说这种个性化的教育能成就每个人,而我们传统的一体化的、一刀切的教育是不是会淘汰很多的人呢?
程方平:在家学习,虽然有这样的社会现象,但是在我国现在的情况下,由于没有法律支持,所以这个首先第一点就是不合法的。刚才熊先生讲在美国有很多人在家里面学习,美国的社会和美国教育界准备了几十年,美国上世纪70年代曾经通过了一个家庭教育发展,他是从法律和社会做了充分准备来支持在家上学这种行为的。
第二,我们的孩子不管是用什么样的形式,后面都遇到考学的问题,所以考学的问题不是在家上学就不会遇到了。再有,孩子的发展最后是要社会化,他不能一辈子都在学习、学习、学习,他是要去工作、要去生活。社会化就需要走出家庭,跟同学,跟老师去接触,这样才能社会化,如果社会化完成的不好,他学再多的知识,他也不能很好的走入社会,这对他人生发展是有影响的。
所以,我认为在家上学第一是于理、于情、于法都有问题。第二,中国的现实还没有为家庭教育做好充分准备。
王立宏:刚才听了正方两位老师的一些说法,因为我的经历比较多一些,在大学管了16年学生以后,现在专门出来研究小孩,刚才讲的只是个体,这不仅仅这两个,还有很多个例,但是这些个例不能说明适合在家上学,因为在家上学是比较大的概念。
从教育目的来讲,教育是为了让小孩融入社会,学会生存,再服务于社会。在家上学的融入社会的过程很困难,很难融入进去,社会经验,以及和其他人交流的经验,靠家长说教和书本上肯定不行,需要自己实践。第二,如果在家上学,如果父母就不是很完整的教,教出来的孩子就是直线思维,这样对这个社会是不是很好?如果教孩子的人是很完美的人,他教出来的人能不能适应这个不完美的社会?这是一个问题。所以,从教的角度来讲不是很合适,因为现在我做一些教育实验,有100多个教育样本,很多问题孩子的背后肯定有一个问题家长,孩子受家长影响比较大,所以人对子海域的影响很大。在家里面一个小环境里面长出的孩子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因为在管学校过程中出现问题比较多。
辩论焦点三:在家上学,心理问题、社会化问题如何解决?
观点总结:值得探索,但整个教育界都要为之努力
辩论焦点二:在家上学,与义务教育法冲突,能否解决?
正方:法律困境可以解决
熊丙奇:刚才反方讲的几个观点,确实需要进一步推动和解决,首先是法律问题,首先是在家上学在我们义务教育里面是不支持的,但是义务教育法会修订,以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教育改革需要,因此如果我们修订了义务教育法,法律的困境就会解决。
其次,对于我们现在在家上学的质量保证的问题,如果有法律的保障,可以对他父母资质、课程体系、社会评论有一个保障。第三,有了法律保障之后,在家上学可以视同意义微型学校,可以和我们体制内接轨,由于现在没有这个环境,使得我们在家上学是体制外的学校,有些孩子在家里面读两到三年,然后再参加公开学校,再参加高考,很多学生的成绩高出公开学校孩子的成绩。而且在家上学可以利用很多资源,包括父母可以用更个性方式针对自己的孩子,我们千万不要强调他的共性而忽视了个性。因此,以上的问题随着我们在家上学的推进,我们立法保证的推进,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只要我们重视个性化教育发展,这些不是问题。
反方:法律问题不好解决
程方平:我首先非常赞赏对方从这个角度来讲,我想说我们的教育改革其实任务挺重,有很多基础工作要做,刚才正方提到法律的修改,我觉得在我们国家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大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不是很好解决。因为,在2000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实现基本扫除文盲和基本普及义务教育的时候,当时就扣了一批家长,这些家长就是因为没有送孩子上学,大部分是农村的家长。这个问题说明什么?说明我们要执法,家长不送孩子上学,这个在现行法律当中是违法,如果是违法,肯定要受到法律制裁。有可能五年、二十年以后会出台中国家庭教育法,这需要一系列准备,包括法律准备、政策准备和社会准备,包括每个家庭准备。
只有探索之后才有法律出来。比如美国家庭教育法里面有非常明确的规定,第一,家长的教育理念不能像我们望子成龙、望子成凤,我们不断给孩子加强背诵的东西而忽略身体锻炼,现在我们出现很多这样的问题。第二,家长要有这方面基本的资历和基本的能力,或者像过去那样,请家庭教师。这个怎么保障?因为国家出台法律是要符合大多数人利益,刚才我们举的一些例子,个例有时候不太说明问题,因为我们立法主要是保护各方面利益。再就是刚才大家都提到了为什么要在家上学?因为我也曾经采访过美国的家庭的老师,他自己的孩子自己来教,主要是他的个性化得不到满足和尊重,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学校教育可以改的,因为在中国的教育和世界上其他教育界,在这方面都有积极探索。我们不能说老王得病让老李吃药,学校教育的问题应该在学校教育层面解决。
辩论焦点三:在家上学,心理问题、社会化问题如何解决?
观点总结:值得探索,但整个教育界都要为之努力
辩论焦点三:在家上学,心理问题、社会化问题如何解决?
正方:心理问题不在于在哪学,在于是否真的关注孩子;不是所有孩子都有心理问题。
王晓峰:您觉得现在的孩子在传统学校里面的心理问题不严重吗?这个问题不在于在哪学,在于我们是不是真的关注这个孩子,而这种在家里面,甚至是一种小规模的学校,我们可以关注到每个孩子,比如像在我的学校,我们老师对于孩子真是了如指掌,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非常全面的关心和照顾,我们的孩子非常健康、非常快乐。
社会化的问题,现在是我们把学习、教育、生活分离,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我们个性化的教育生活和学习是一体的,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学习是他生活很重要一部分,他们也会有自己的社交,他们也有自己的朋友,甚至有国外的朋友,他们接触面并不少。从我实践的五年来,我们孩子不存在任何社会化问题,而且我们孩子到了所有的地方都是受欢迎的孩子。
熊丙奇:应该说他有个性需求,我们不要认为所有孩子都适合学校教育,也不要认为所有孩子都适合家庭教育,我们只是把家庭教育作为一种选择,家庭对于这个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甚至自己家庭背景,甚至他可能有的宗教信仰,来选择是否进行这种模型,我们提供一个多元化选择,而不是所有人一刀切进行一样的教育。不能说一个孩子有在家上学的问题,并不是说所有的人都有这个问题,不要认为一个孩子有心理问题,就认为所有孩子都有心理问题,我们不要用一个模式来解决所有问题,我们要提供的是多元化的需求,家庭教育就是一个选择的空间。
反方:家庭教育可以为学校教育锦上添花,但不能替代学校教育
程方平:我们现在谈国家出台这个政策可不可行,比如孩子在家庭可以关注他的教育,但是我们关注的孩子心理问题,孩子在小学、幼儿园的时候依附性是比较强的。
程方平:中国有一句话叫做异子而教,他反应了亲子关系如果不进行适当调整,他是不适合教育的,因为他里面有情感,这种情感有时候会代替理智,这些方面都是我们传统的经验。在这个方面如果家长素质没有普遍提高,我觉得在中国现在是不适合大力提倡在家学习的。
王立宏:家庭教育的父母可以进行教育的时候,他完全可以给学校教育锦上添花,可以上学校教育变得更美好。
熊丙奇:第一,要规定哪些家长是具有资质来进行在家上学,不是所有家长都允许。第二,任何一个家长都不可能承担孩子的所有教育,因此在家上学其实还要其他的师资,还有其他教育资源辅助,比如说他可以教语文和数学,但是音乐、美术他不能上,他要请别人上。另外,整个社会也共围绕着在家上学提供很多课程资源,比如网上教学,还可以进行很多类似的服务机构。因此,我们不要以为这个事情有很多的问题,把问题扩大化了,因此把个性化的探索扼杀了,我们说它是值得我们探索的模式,是不是在全中国所有家庭推广,千万不要走到这个极端上面来。
观点总结:值得探索,但整个教育界都要为之努力
观点总结
正方总结:个性化教育是中国未来教育趋势,值得探索
熊丙奇:第一,个性化教育是中国未来教育趋势,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我们整个社会教育,他都应该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因材施教就是关注每个学生的兴趣和个性,让每个孩子更加完善,做到他的最好。
第二,我们目前在家上学就是跟我们学校教育一样,是对我们个性教育一种探索,因为我们学校教育的时候,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也希望学校打破千校一面的格局,他们也在推行个性化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要排斥有一种在家上学的方式,也是可以作为个性化教学的探索,不要扼杀掉,不仅仅载体之内,在现有学校教育进行探索。
第三,我应该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家庭尝试这种探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为今后的立法做准备。如果说我们以现有的法律法规都不允许为前提,来扼杀在家上学的个性化探索,中国所有的改革其实都可以停下来,因为我们注意到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倡的所有改革都是和现行的法律法规都是违背的,如果要符合现有的法律法规,就不是改革了。因此,我们要有发展的眼光来积极的看待在家上学的问题,当然我们需要他规范,不要在家上学步入误区,以便影响整个社会对于在家上学的看法。
反方总结:个性化教育需要更多保障,整个教育界都要为之努力
程方平:其实熊教授讲的目标是大家赞同的,但是在家上学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应该值得慎重考虑的问题,其实大家想想在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当中,假期都在家上学,关键是我们有没有充分利用。第二,关键是在家上学需要有法律保障、家长素质的保障和纳入整个体制的保障,这些保障是应该先做的。最后,个性化发展的目标,在学校的改革当中是可以达到的,如果整个教育界都在这方面做一些努力,可能家长们这样的想法就会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