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竞/十九大后风怎吹?学习内容出炉才知道

▲为求思想统一、贯彻施行,「十九大」时所公布的政策都得制成「学习材料」,待党内定案下发后政策方向才算定调。(图/视觉中国CFP)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与一中全会顺利落幕,人事重新洗牌,完成权力布局。再下来,就要看已揭露的政策如何落实,尚未定案的政策又如何构思磋商,并将各项中央所订政策颁发地方政府与下级单位付诸实现。随着各项党政文件接续公布,国际社会纷纷派出学者专家赶赴大陆,欲运用本身曾建立的人脉关系,从相关人士口风摸底、打探、测温问路,望再度确认其政治风向将如何转变。但在中共党国体制中,党政大会所决议通过的内容,仅代表台面上的政策论述,为求整体运作上的思想统一,且在对外发言时能口径一致,都得要求下级单位与党务机关针对结论进行学习,才能将政策定调定性。这种体制与思路过程,假若不是台湾本身走过类似之党国体制,确实是很难理解。此外,整个过程须花时间。从「十九大」在10月24日通过党章修正案决议文,到依此文件完成修订党章,直至10月28日晚间才透过媒体对外公布,即可知审查与行政作业非常谨慎。假若文辞上的斟酌润饰都要如此大费周章,那要从中抽取相关段落,制成下级机关学习时所需的「材料」,这将是项规模多么惊人的文书作业。加上诸多政策涉及多部会的主管业务,因此相互协调沟通,排除多头马车窘境,更是中央统一思想与发言口径的必要过程。最重要的是,最后此等论述仍得回到中央主管机关,再由其对比党内基本立场与原则,才能定案下发。其实这种耗费时日的过程,在资讯发达的年代有令人意想不到之利基。由于各项小众传播在当前大陆被接受,运用的程度也相当高,所以各种网路论坛聊天室对于中央所公布之党政文件,都会有人针对其中要点进行讨论。不管是正面肯定、负面批评或提出疑问,若能充分掌握,其实就是掌握民意的适切管道。特别是与其福利或未来就业、投资有关的面相,其讨论与辩论的力度不容忽视。

▲与其现在急着解读找风向,不如等「十九大」的具体学习纲要出炉后再做判断。(图/视觉中国CFP)

而对于主管机构来说,在党政文件内容公开后,会让「子弹」飞一段时间,然后再从社会回应中,汇整出群众所关切的面向,制备出日后学习重点与政令宣导要项,事实上,这亦可视为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体制。

要解读中共政策必须要有耐心,单纯就党政文件来说文解字,那只是初步功夫,后续掌握其下发的学习内容,才能看出中共当局对议题的认知,与政策应对的整体样貌。尽管就大陆学者来说,必有其能掌握中央政策发展轴向的管道与本事,但在党政大会刚结束、政策初公布之际,各持己见的说法有所落差是相当普遍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中央尚未核定后续学习「材料」,无法掌握政策对外发言口径,才会产生如此混乱的现象。或许诸多学者皆会感叹与大陆同行开研讨会时,会发现同样一套经常由不同人念过好几次,但这种「因为很重要,所以讲三遍」的场景,其实就是透过学习党政文件的过程,更是需掌握的政策要点。也因此「十九大」落幕后若与大陆各界非官方人士对话,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时,其实就能看出整个政策的学习过程尚未完成。不要急!年底大陆要在北京召开各项重要工作会议,还要为2018年春季两会作出思想准备工作,北京中央政策的具体诠释内容,迟早会上台面向外传达的。

好文推荐

张竞/以管窥天,台湾怎会有前途

张竞/世事多变化 难订时间表

张竞/立委放话曝露信任危机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张竞,中华民国荣民,中华战略学会研究员,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绩优毕业生,英国赫尔大学政治学博士,曾任海军中权军舰舰长,现于大学任教国际关系课程,经常针砭时政评论国际现势。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