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教改讨论中的几个常见名词

PartyInHell

整个教改包含十年来的过程到现在的十二年国教的讨论,连基本逻辑都cover不过来了

●十二年国教与免试升学

口号没用的,免试升学怎么升学?从国小升国中,从国中要升甚么?

高中?升高中后要升甚么?升大学吗?不升大学可以吗?不升大学那念高中做甚么?

同一个问题反过来,9年级以后不升学的我们为他准备了甚么路可走?12年级以后不升学的,我们为他准备了甚么路可走?如果我们思考的教育系统没有为这些学生,无意于升学或是没有能力升学的学生准备一条路走,那还侈言甚么适性教育?

不透过考试,又怎么帮助学生们判断自己在甚么领域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成绩,进而帮助学生选择道路?

看到考试两个字又要疯了,这种考试既来有之考美术音乐舞蹈班时,通常都会兼考文科术科

那做面包能不能兼考文科跟术科?修车能不能考文科跟术科?做衣服能不能考文科跟术科?写小说能不能考文科跟术科?

免试升学又是怎么免试?免传统的一试定终生就叫免试?甄试不是「试」?

甄试又怎么让社会不重视学历了?大学录取方式改了10年,整体大学学历贬值的情况下社会是不重视学历,还是更重视国立大学的学历了?甄试又怎么让有钱人比较不占优势了?教改10年之后,结果产生的数字就在那里,比较有资源的学生能够取得比较便宜且品质较高的国立大学教育服务比例远比没有资源的学生来的高。甄试又怎么让学生变轻松了?教改10年之后,从前的学生只要准备三年后的国中或高中联考,现在一个班及各干部设置泛滥到连「垃圾长」都有了,为什么?因为推甄需要有担任班级干部的经验

这是就在我们眼前,现在,目前就在进行,在发生的现象视而不见的原因是甚么?

免试升学就只是一个口号,是个假议题。他没有「免试」,他只是不使用传统的一试定终身的方式。他一样要经过筛选之后,期待让对的人到对的位置去。

但这个期待目前实现了?

以目前技职系统全面崩溃的情况看来,现在的筛选方式,有发挥期待中的效果吗?●去菁英化?

适性教育下,我们要的是集体平庸化,还是需要各行各业的菁英?

我们可不可以容许最会做面包的5%,在面包学校研究怎么做面包?我们可以不可以容许最会做衣服的5%,在做衣服学校的研究怎么做衣服?我们可以不可以容许最会跳舞的5%,我们可以不可以容许最会做唱歌的5%我们可以不可以容许最会写文章的5%,我们可以不可以容许最会跑步的5%我们可以不可以容许甚至是最会打电动的5%?在跳舞的学校,在唱歌的学校,在写文章的学校,在体育的学校,在电动的学校,专注于他们的领域?那有甚么理由我们不容许最会念书的5%?在念书的学校,专注于他们的领域?教育上没有甚么去菁英化。没有一个国家努力让自己的教育体系,产生不了菁英。

反过来我们需要的是各行各业,各领域的菁英化。

如果够了解自己,够了解台湾,就会体认到,我们几乎没有天然资源,而最大且可再生的资源就是高素质人力资源,这些资源怎么产生?

就是教育。

统一教材跟自由教材

统一教材跟自由教材,也不是没有解决方法。但非重新把课纲打掉重做,不可能解决。

比如国小、国中、高中通通打掉,变成1~12年级。 (我不讨论名称,名称爱怎么定就怎么定)

然后拉出个目标,比如念完1~5年级应该具备甚么能力,否则不许升级,依据这些基础应具备能力订出一份统一教材。

6年级,开始准备前置课程,用以让学生对未来有甚么进阶课程选择,对自己的选择有所了解,才有可能做出相对正确的选择。7.8.9年级课程分成基础、前置、进阶课程,基础课程是789年级三年后必须具备的能力,订出一份统一教材9年级时计算学分,没过不能升级。

进阶课程对应前置课程,前置可以是基础课程,也可以另外订前置课程,比如,基础物理可以订应取得基础课程中基础数学的学分,进阶物理可以订需取得基础物理的学分;比如,面包制作可以订需取得基础课程的国文跟数学学分,进阶面包制作可以订面包制作跟基础化学为前置课程。

前置跟进阶课程这部分当然就可以自编教材,如此一来各学校就会有差异化,比如说有一间学校阿基师进驻了,那他的餐饮的课程,可能就会比其他学校设计的更有说服力一点。

所以,经过1~6年级在一所学校,期望的目标是学生具备基础能力,以及最大程度的对他有甚么选择有所认识,之后他就可以依据7~9年级,各学校提供的课程来进行选择。

7~9年级原则上不设单领域的学校,比如专攻餐饮或是专攻服装设计的学校,这我们留到9~12年级再开始设立。

9~12年级课程设计就如同7~9年级,只是学校可以开始以其特性筛选学生同样有一份基础能力的统一教材,毕业时需修满学分,并依此教材在毕业前进行一至两次的会考。

依此设计,各领域最好的学生,还没会考应该就已经被想念的学校接收了,甚至找到工作,还没毕业就开始修下一个阶段的课程,那也不会是很少见的事,可以想见会有数学很好的开始修大学的微积分。(特别提数学,是因为我数学烂到掉渣......)

而会考变成非各领域顶尖的学生自己判断还要不要继续升学,或是要往甚么方向升学的依据之一。

下一阶段的入学,就以会考成绩跟各自选修的课程、课程成绩为申请资料,各校当然也可以加考自己的科目资管系可能会提出个标准,说我要收会考150分以上或是会考140分以上且修过计算机概论、基本程式设计学分的学生。(说真的,如果高中三年可以不用把所有时间都花在要考试的科目上,计算机概论、基本程式设计这种课程,绝对可以在高中学。)

而之后除4年制大学以外,应该鼓励目前过多的大学,改制成两年制或同样精神的短期的专业技能训练学校。

●作者PartyInHell,一个小孩将要出生,没时间等你们在实验十年的家长。本文为网友投稿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