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纽约贵妇社交圈 「曼哈顿上东区」卧底生活实录!

▲有钱人家的孩子,过得生活普通人难以想像。(图/达志影像

文/温丝黛.马汀Wednesday Martin

东区小孩过的生活,不论从谁的角度来看,都十分不寻常。他们平日出入有司机、保姆陪同,还会搭乘直升机到汉普顿(Hamptons)度假。两岁大的孩子,必须上「正确」的音乐课程。到了三岁的时候,就得请家教,准备迎接幼稚园入学考与面试。

到了四岁,不会游戏的孩子得请游戏顾问。他们不会玩,因为他们有太多「加强班」要上─托儿所放学后,除了法文课、中文课、小小学习家课(Little Learners)、烹饪课,另外还有高尔夫球课、网球课、声乐课。

服装顾问会帮妈妈购买接送孩子时该穿的合适服装。游乐场上,以及五千美元起跳的生日派对上,到处是摇曳生姿的高跟鞋,以及美得令人屏息的J. Mendel与Tom Ford皮草。有钱人住在挑高的大坪数公寓,家里大到可以把游乐场的充气游戏屋放在屋内。

如果说纽约孩子过着不寻常的生活,纽约母亲的日子更是令人匪夷所思。我向身边有孩子的完美贵妇,以第一手方式学习正宗的纽约东区生活。纽约上东区的贵妇个个都经过千锤百炼的考验:除了搬进社区要面试,孩子入学要考试,她们的身材更不容许有不完美的地方

这群高学历、通常没有职业的富裕女性,她们最重要的志向,就是在Physique 57或SoulCycle等健身中心通过层层考验,让自己拥有最完美的体态。在我心中,我把她们想像成艺高人胆大的曼哈顿艺妓。她们以不达目的誓不休的精神,用尽一切手段,追求几乎不可能买到的奢侈品(我也曾一度「入境随俗」,想方设法买到柏金包)。

▲美国迪士尼深受大小朋友欢迎。(图/翻摄自迪士尼脸书

此外她们还会寻求「内线交易」资讯,例如想办法聘请有迪士尼残障通行证的黑市导游,好让她们在游乐园不用排队。上东区的妈咪们,还得处理麻烦又复杂的雇佣关系,管理她们请来带孩子与做家事(她们可能有好几栋房子)的管家与佣人。对我来说,向住在莱辛顿大道(Lex)以西的上东区妈咪学当妈妈,在她们之中生活,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目眩神迷,深深受教,有时惊奇到说不出话。

那些教我如何在上东区当母亲的女性,冷酷无情,不论是对自己的孩子,或是对自己,都是一样。她们的确爱孩子,但她们也是得确保自身地位的「开国女皇」,一定得成功,一定得拥有「成功」的孩子。例如她们没有人会承认(就连最好的朋友也得瞒着),但每个人一定都会让自己才三岁的孩子,接受「ERB幼儿园标准考试」的补习。

她们会以类似内线交易的方式,透过口耳相传介绍,帮孩子找到家教,花数千美元上课─她们这么做的动机,同时包括对孩子的爱、对未来的恐惧,以及不屈不挠的野心。许多上东区妈妈会帮孩子安排玩伴,但只跟有钱有势者的后代玩,以求往上爬。至于那些父母较为「低阶」的孩子,则得想办法巧妙避开,就像甩掉用过的OK绷一样。

阶级是隐形的,但无所不在,没有人能逃脱。

▲世界最高的拉斯维加斯High Roller摩天轮。(图/记者陈睿中摄)

我突然弄懂自己曾在学校走廊上聊过天、住在我家附近的女性,对她们之中的某些人来说,孩子是提高身分的方式。孩子比较像是拿来炫耀的装饰品,而不是活生生的婴儿。对这群女性来说,孩子是洋娃娃,是她们挥金如土的对象。她们在一流专家的协助下,打扮孩子,喂孩子最好、最健康的食物,把他们送进最贵族的学校。我得承认,看多了这个世界之后,我有点不认同。

我发现这群野心勃勃的贵妇的另一面,则是极端的焦虑。她们承受着不能踏错一步的庞大压力,必须当完美的母亲,完美的社交对象,完美的衣架子,还得当完美的性感女人。为了完美,她们投注无数时间与精力,许多人濒临崩溃,为了对抗压力,有的投向酒精的怀抱,有的服用各式药物,有的则搭乘私人飞机和女性友人前往拉斯维加斯、圣巴斯岛(St. Barths)或巴黎「放松一下」。

她们疯狂运动,疯狂养生(踩飞轮、只喝有机冷压蔬果汁的断食法,都是十分热门的活动)。她们一掷千金,不眨眼地买衣服、买配件(对我认识的人来说,一天之内就在波道夫古德曼〔Bergdorf Goodman〕或巴尼斯〔Barneys〕等高级百货公司花掉一万美元,算不了什么。她们是柜姐抢先服务的对象,有衣服都是她们先挑)。她们会和通常同样焦虑的姐妹淘,或是亦敌亦友的眼红熟人,一起去吃大餐,或是一起做SPA。

我最初的目标是融入这群上东区贵妇妈咪,但不要陷入她们的焦虑与疯狂,也不要踏进她们的勾心斗角。我自认自己的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背景,可以助我一臂之力,让自己和孩子在这个有时不太友善的世界里站稳脚步时,可以保持理性。然而如同世界各地的人类学家,我最终还是「入境随俗」,变得和当地人一样。

▲美国曼哈顿绝美夜景。(图/达志/示意图

田野调查研究者一旦入境随俗,就会失去原本的客观立场,开始认同他们研究的对象。研究人员原本的目的是了解当地人,最后却会成为他们的一员。我开始在上城区工作、当妈妈,以及和当地母亲交朋友之后,逐渐与住在下城区的朋友失去联系。不知不觉之中,我的穿着打扮与言行举止,慢慢开始像身边的女性,思考模式也开始同化,关注起她们关注的事。

对我来说,她们的世界很陌生,但也很诱人。我感到格格不入,但也被自己决心要融入的坚定程度吓了一跳。

我很幸运,我在血统纯正的上东区母亲之中,还是交到了朋友。要在严格遵守社会阶级制度的环境下培养友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是一个勾心斗角,明争暗斗,压力破表的世界。那里的做事方法还有规矩,对我来说再陌生不过,我时常感到难堪。我最初碰到的人充满优越感,我是她们看不入眼的人,她们与众不同。

但后来我发现,只要是有孩子的女人,不管妳住在城市的哪一区,或是世上哪个角落,大家其实有很多共通点。做母亲的人在遇上困难时,会以意想不到的程度,寻求外界的协助,会想和外面的人交朋友。全世界的人类以及众多灵长类动物经过千百万年的演化,自然而然懂得彼此合作。

每个地方的女性与母亲,都知道要互相帮忙,建立友谊,就连人人有如模特儿、用尽心机、家财万贯的上东区也不例外。

从一开始到现在,我身边的那群朋友都有一个相当独特的特质:她们很热情,不吝于向我解释上东区的世界。她们比我懂,很愿意分享她们看到的事。她们知道自己以及周遭的人,过着具有讽刺意味的生活,她们以幽默的态度看待一切。我曾半开玩笑地担心,一旦外界知道我在做研究,和我来往的人可能碰上麻烦,但我认识的一位妈妈说:「那些看不出我们的生活有多荒谬、多极端、多好笑、多疯狂的人,我不想与那种人为伍。」

我原本担心写这本书是否合适,但那位朋友及其他人让我看到,就算是最奇特、最令人不舒服、最诡异的世界,还是有很多正常人。就算是看起来敌意重重、最不友好的环境,也有真正的温暖,也有真正的好人。

▲「曼哈顿上东区」卧底生活实录!(图/达志/示意图)

我以社会研究者与妈咪的身分,多年生活在上东区的妈妈圈之中,我研究她们,最后发现上东区的母亲和全世界的母亲一样,希望孩子健康快乐,也希望他们感到被爱,好好长大成人,有天成就一番事业。不过她们之间的相似点仅止于此。如果你不是在曼哈顿长大,你会觉得上东区孩子过的生活十分不寻常。

就算你是曼哈顿人,上东区的生活也自成一格,除非你的母亲就是上东区人,不然你依旧会觉得一切不符逻辑,没有一件事是表面上那样,凡事都无法以常理判断。我吃了不少苦头,才了解上东区的妈妈不是一天造成的。不是妳在那里生了孩子,就自然能融入,得不断修练才行。

我接下来要讲的故事,正是我如何重新反复打造自己,让自己脱胎换骨。我在这场充满挫折的旅程中,常觉得自己快撑不下去。这是一个在迷你岛上的迷你区当母亲的故事,以及这个地方带来的种种启示。

●作者温丝黛.马汀Wednesday Martin,耶鲁大学比较文学文化研究博士。侧重于人类学、人类学史与精神分析史。目前与丈夫和两个儿子定居纽约市,于此地有逾二十年的写作与社会研究者经验,探讨继父母与亲子议题,另着有《Stepmonster》一书。本文出自时报文化《我是一个妈妈,我需要柏金包!》

博客来|TAZZE|诚品|金石堂 好评发售中!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供《ET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