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纸工厂传承三代 徐俊国见证产业变迁

金纸达人徐俊国现与太太钱美娜一同经营金纸工厂。(黄婉婷摄)

徐俊国说,过往都要用混有朱砂颜料盖印在金纸上,现在有了机器协助后,速度就加快许多。(黄婉婷摄)

徐俊国儿子也在近年入厂协助营运,完成三代传承。(黄婉婷摄)

「大概只能再做十几年吧!」隐身新屋乡间的金银纸达人徐俊国,从父执辈手中接下家业后,已走过30年的光阴,不仅通晓闽南客家族群的祭拜习惯,也与时俱进引进新机台,加速出厂速度,但传统技艺也在环保意识抬头后,逐渐走入历史,让他心生感慨。

走进丰祥金纸工厂,机器轧轧声不绝于耳,工人赶忙制作产品外销,承载徐俊国年少记忆天地就在此处。自小接触手工金银纸制造业的他,由于父母以此为业,耳濡目染下习得不少技术,他依稀记得,众人熟练地站在定点,为金银纸贴锡箔盖红印、捆绑及分装,浓浓的纸草味覆盖了整个童年。

接下棒子后,徐俊国开始思考机械化制造的可能性,不仅引进新型机台,从单轮运作转为3轮运作,加速金银纸制成;墨水用料也从传统朱砂,改为天然水性颜料,早期他只做印有衣裤鞋子的「经衣」和小纸钱,随着客户需求演变,他也买下不少模具,制作多元样式的纸钱,扩大生意版图

一年下来,徐俊国说,清明扫墓农历七月和过年前夕是工厂最忙的时期,在金银纸产业还大好的时候,工厂一天要请10个工人,在卷纸、加料、切割等过程层层把关,确保品质良好,才会放心出厂,时常能载6000公斤的货出门,如今却只剩下4分之一的产量

随着时代变迁烧金人士越来越少,徐俊国笑称这是夕阳产业,但仍希望年轻世代能传承这项技艺,并致力推广金纸文化,幸亏儿子有意帮忙,太太也努力协助工厂营运,让记忆中「金亮」的一页不至于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