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2年努力...台北赤蛙建立稳定族群! 动物园野放追踪
▲台北赤蛙是一种个头娇小迷人的青蛙。(图/台北市立动物园提供,下同。)
历经2年多的人工复育,台北市动物园11月26日将对人工复育的台北赤蛙进行野放追踪,并挑选在开放式湿地环境中进行。同时透过研究人员持续追踪观察,来累积更多的实务经验与科学资讯。园方期盼在不久将来,这群珍贵可爱的小生命,能够凭一己之力,在野外生生不息,顺利地繁衍下一代。
台北赤蛙是一种个头娇小迷人的青蛙(成年雄蛙体长约3公分、雌蛙约4公分),过去曾经在台湾西部许多地方有观察纪录,牠们会利用平地及浅山区的水田、草泽及埤塘等区域繁殖。但受到环境开发、土地利用、农药污染等多重影响,野生族群数量快速萎缩,仅剩下零星小族群分布在新北市的三芝、石门;桃园市的杨梅、龙潭;台南市的官田以及屏东县的内埔等地。
▲今年度人工照养的族群数量都有上升。
动物园表示,为拯救濒危的台北赤蛙,自101年起逐步展开野外族群监测、栖地调查、生活史研究、人工繁殖等保育工作,在研究团队的努力下,已经成功掌握台北赤蛙圈养、繁殖与管理技术。今年度于动物园内人工照养的族群,不论是成熟个体产卵数量,受精卵孵化率、以及幼蛙育成率等面向,都有所提升,为台北赤蛙的野放复育之路开启新希望。
台北赤蛙域外保育进行时,必须以其生活史需求与生态结构为蓝图,营造适合的栖地,以提高再引入原栖地或是异地移入的成功率。双北保育团队首先以人工照养方式壮大台北赤蛙圈养族群数量,同时进行野外栖地营造等复育工作,期盼能以积极的保育行动,让台北赤蛙早日重返野外栖地,免除台北赤蛙族群快速灭绝的危机。
▲刚由卵孵化的台北赤蛙蝌蚪。
园方提到,经过2年多的努力,双方团队从个体、族群到生态环境进行相关研究,精进人工照养繁殖技术,目前在动物园内已建立起稳定的圈养族群。然而,人工照养的个体是否能在自然生态系中顺利存活,则是野放计划中的重要考验。于是研究团队选择于11月26日(星期日)这天,在动物园内自然的湿地环境进行野放试验,将圈养的台北赤蛙族群试行放入(约500只),并持续针对野放个体在栖地内的活动、分布概况与存活率等,收集相关资讯,以便建立可行的管理模式,作为后续原栖地复育与野放计划的重要依据。
野放当天,动物园规划一系列适合亲子保育活动,介绍台北赤蛙的保育成果、DIY彩绘头套、教导民众如何对抗外来入侵种,保育原生蛙类,并准备台湾特色小吃「青蛙下蛋」要和现场的来宾分享,好吃好玩还能挑选精美的文宣品带回家作纪念。
双北保育团队期盼能够借由实际的保育行动,号召更多关心野生动物的民众加入,相信不久的将来,当大家再次聚首,就是让台北赤蛙正式返回野外栖地生活,让我们继续为台北赤蛙的野放复育努力,一起来祝福所有参与野放试验的台北赤蛙个体,都能拥有快乐的「新」生!
▲台北赤蛙的蝌蚪。▼台北赤蛙的卵。
▼野放试验启动这天,动物园规划了一系列适合亲子共同参与的保育驻站活动。
▼更多精采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