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东海生馆复育基地揭秘 饲育员化身小鱼儿保姆

位于屏东车城的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在经营团队海景公司对于生物饲育及鱼类繁殖用心照料下,目前馆内海洋生物种类多达550种以上,自行繁殖的海洋生物也占了相当高的比例,饲育员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有如小鱼儿的保姆一样。

屏东海生馆共有三个展示馆,各自有饲育后场来照护这些海洋生物,并孕育出许多新生命。由于复育工作十分细腻,包含温度、周期,甚至过滤水中鱼卵程序都不得马虎。因此,饲育员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角色;除了日常饲育外,更必须充满温柔的心来对待每一个海洋新生命。为了让民众了解海生馆平时照护工作,海生馆也规划了完整的后场参观活动,让入馆民众不仅可以认识前场展示缸的海洋生物,更可了解饲育人员如何照护这些脆弱又可爱的幼小生命,也进一步认识海洋保护海洋。

台湾水域馆为屏东海生馆首座建造完成的馆所,完整介绍台湾水域生态。一般民众对于台湾水域馆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大洋池,一天三场的喂食解说更是游客不会错过的活动。每当饲育员下水喂食时,总会大群鲨鱼及𫚉鱼包围着,当然还少不了金光闪闪的黄金鲹,以及海生馆的馆鱼燕鱼;而这些每每让现场游客惊艳的鱼类,其实也是海生馆复育的众多鱼种之一。大洋池除了有宽达16公尺的展示窗,更是个水量高达一百万加仑大水缸,由于是展示离岸较远的海域,因此展示许多大小差异极大的鱼类。每当游客走入台湾水域馆后场,除了被大洋池的巨大缸体震慑,更惊讶于收卵复育工作的细腻。

台湾水域馆大洋池属于鱼类混养的展示缸,鱼种产卵期间也不尽相同,因此包含时间水温、过滤程序都会影响收卵成效。海生馆鱼儿产卵期间多在4到8月,饲育员约莫1到1个半月的周期会进行一次收卵。特别的是,夏季期间水温稍高时会收到较多鱼卵,冬季水温低时则较少。生物饲育员收卵的位置是在大洋池的溢流孔处,除了鱼卵外,也会有包含油沫杂质,这时就需要考验饲育员细腻功夫的过滤程序。首先,为了先将油沫及鱼卵分离,饲育员会清水冲洗收卵用滤网,且不能用手触碰以免破坏鱼卵;再用小碗轻轻捞起被冲至水桶中的鱼卵,放入第一层滤网中让油沫及鱼卵分离。接着再利用更细的筛网进行第二层的过滤。收集完的鱼卵后会放至专属鱼苗孵化桶中,这也是馆内孵化鱼儿的第一个家;后续饲育员会再随着鱼儿体型大小更换缸体。而喂食的生物也会随着鱼儿大小有所变化,刚出生的小鱼会喂食称做「轮虫」的浮游生物;再大一些则会喂食桡脚类的浮游生物。

屏东海生馆经营团队海景公司生物部表示,由孵出卵的受精时间不一定,基本上大概6至24小时都会有小鱼孵出来,但并非一孵出的小鱼就可以马上喂食,因为还会有卵黄囊在小鱼的体内提供养份,大概孵出一至两天左右才会开始吃饭。大洋池收到的鱼卵多为黄金鲹以及燕鱼,孵化率可高达八成左右,但若在大自然环境中,由于环境因素变化影响较大,加上天敌也多,孵化率顶多1到2成。

海生馆饲育员从亲自收卵到照护鱼儿长大,就像是这些鱼宝宝保母一般,必须充满爱心细心,陪着牠们每一个时期。为了让民众也可以感受这份关爱之情,近距离了解海生馆鱼类的照护和繁殖复育,甚至亲手喂食海生馆的鱼儿们,屏东海生馆「鱼你同行」后场参观活动每日限量开放让民众报名参加,更进一步地了解丰富的海洋生物知识。除此之外,若想亲眼见到大洋池鱼宝宝的繁殖过程,可以报名夜宿海生馆活动-台湾水域馆区及世界水域馆的海藻森林、鲨鱼、极地水域区,就能亲自前往台湾水域馆的后场一探究竟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