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從COP29看能源政策的故步自封
联合国第29届世界气候变迁大会(COP29)经过两周的各方对话,22日在亚塞拜然首都巴库闭幕。 路透
2024年全球夏季平均温度,刷新历史新高纪录,根据气象专家预测,如果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无法受到控制,到了2060年,台湾夏天可能长达七个月,冬天可能消失。气候变迁同时将造成云林、基隆、台南等部分地区沉入海底、水稻蔬菜等农产品大幅减产,工业供电不足,登革热等病毒肆虐,台风侵袭威胁增加,都会区热岛效应恶化。
全力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减缓温室效应恶化速度,于2050年共同达成全球净零碳排目标,已经是台湾朝野不能逃避推诿的责任,因为这不仅涉及对国际社会的承诺,更关系到我们后代子孙的健康与生存空间。
联合国第29届世界气候变迁大会(COP29)经过两周的各方对话,22日在亚塞拜然首都巴库闭幕,这次大会虽然因为美中德英法日等大国领袖并未亲自与会而失色,但仍然做出许多举世瞩目的结论与呼吁。
大会期间同时公布由德国新气候研究所等非营利组织所做的全球64个国家地区「气候变迁绩效指标(CCPI)」,台湾位居第60名,排名倒数第五,落后于印度、中国、印尼。
COP29会中,全球各国科学家与专业组织再度强调,气候变迁对人类的生存威胁,影响着每个地区、经济体和个人。气候危机必须超越政治冲突,优先考虑地球和子孙后代健康。今天做出的选择将塑造后代的未来,迫切需要采取果断行动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地球自然资源。
国际能源署IEA执行董事Fatih Birol表示,随着世界迅速迈入电力时代,为实现能源和气候目标,全球再生能源容量须提高三倍并加强能源安全,各国需要迅速增加储能,扩大和升级电网。他敦促全球政府将储能与韧性电网列为执政优先事项。
除了呼吁各国增加绿电占比、电网稳定性、储电容量之外,根据国际能源署IEA今年年初发布的研究报告,由于法国核能发电量攀升、日本恢复核电站重新运行、中英等国新电站投入商业运转,2025年全球核能发电量将创历史新高。
去年欧盟理事会正式将核电列入清洁能源名单之列。2022年国际能源署核能与安全能源转型特别报告中亦指出,核能是全球第二大低碳电源,仅次于水力发电,优于风力及太阳能发电,因应再生能源占比增加趋势,IEA认为核能搭配其他不稳定再生能源之互补调度,可提高电网稳定性与系统韧性。
当台湾认定去核为大势所趋,全球因日益严重气候变迁,主张净零碳排的倡议,却大力支持各国在2050年前增加核能发电,用以搭配再生能源,以核养绿。国际能源署IEA全球净零排放情境(NZE)中指出:全球核电装置容量应由2024年413百万千瓦倍增至2050年812百万千瓦,同一时间美国等数个工业大国,亦批准重启已除役核电厂恢复商业运转。
从以上揭露的国际重要资讯可知,当全球专家呼吁各国能源与减碳政策应脱离政治羁绊与束缚,当美中英法日瑞等工业大国均选择增加核能发电,当气候变迁危机成为全人类生命与健康最大威胁,当台湾逐渐落入全球减碳末段班,未来可能受到国际社会谴责与惩罚,我们的政府似乎仍在犹豫不前,假装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发生,推定不需要采取积极性作为。
在现有内阁当中,环境部长彭启明是气象专家,当然清楚温室气体增量与气候变迁间的必然关系,经济部长郭智辉来自企业,理应明了欧盟开始课征碳关税对台湾贸易出口的冲击,冀望两位部长可以发挥政治责任与道德勇气,站出来主动为赖总统与卓揆筹谋划策,反思并重新订定最符合世界潮流的能源、发电与减碳政策,为台湾与全球后代子孙留下一片干净土地与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