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ofo共享单车进军日本 半年就喊撤退

▲ 香港首家共享单车Gobee.bike结束营业。(图/翻摄自Gobee.bike脸书页

文/特约撰述 福泽

号称「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共享单车,2017年迎向它的鼎盛时期之后,现在却像是走下坡自行车,下滑的速度超过了一般人的想像。半年前才跟中国ofo签约的几个日本地方城市,现在遇到骑虎难下的窘境,今年10月ofo Japan 传出撤出日本市场之后,现在办公室只剩下几名工读生,对于散布在各地数百辆的共享单车该怎么处理?预缴的保证金该怎么归还?没有人可以回答。

共享单车美丽的泡泡破了!

最近中国的媒体陆续爆料ofo总部负面消息,先是办公室缩编,接着又是人员缩编,现在总部的员工陆陆续续打包办公室的物品回家。相较于一年前的风光模样,根本是天壤之别。这些报导还指出,ofo目前的负债高达65亿人民币,虽然这项报导立刻被ofo官方否认,但是无法否认的是北京市内的共享单车数量已经大幅减少,在网路上还出现许多保证金拿不回来的帖子

公司人去楼空 留下烂摊子

2017年8月ofo正式从北海道进入日本市场,今年3月陆续在和歌山大津以及北九州设点营运。大津市今年4月还与 ofo共同出资成立「まちづくり大津 (大津造乡)股份有限公司」,透过这家公司引进了400辆共享单车、同时建造了 66个停车场

可是现在大津市政府的人找不到ofo的日本负责人,「原本期待能够靠着共享单车活化大津市,没想到半年不到就发生这样的事情,令人扼腕。」负责整个业务的元田荣三事务局长,现在也只能赶紧想办法,该怎么处理退回保证金的手续。

中国的最后一哩路 却让日本迷路

2017年当ofo进入日本的时候,很多熟悉中国经济的日本学者提出警告,中国共享单车的模式,很难在日本完全实现。第一个遇到的难题就是共享单车停放问题,中国共享单车可以快速扩张,在于它解决了中国公共交通最后一哩路的问题,当通勤族上下班的时候,从公交车站或是地铁站出来,如果有一辆可以随时取用随处可还的自行车,的确方便不少。

但是中国共享单车打着随处可停可借,表面上是提供给使用者便利贴心的服务,但是骨子里却是大量降低建置成本。想要经营共享单车,只要有一个APP中控系统,加上一定数量的自行车就可以开张营业。最花成本的停车空间建置在「提供使用者贴心到府服务」的糖衣下,分散给社会大众共同吸收承担。

新加坡共享单车。(图/记者姜国辉摄)

国情不同 商业模式无法复制套用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在去年立刻进入「共享单车」的战国时代,只是这样的商业模式,放在中国以外的国家,就会出现问题。在日本,自行车的停放问题是个沈重的老问题,每年总可以在各个地铁、火车站清理出一堆无主的、乱停的自行车,日本人对于自行车随意停放影响交通非常在意,因此要在日本推展中国模式的「共享单车」就必须先解决停车空间,但是这笔投资所需要花费的成本以及时间,绝对是中国模式的数倍以上。

停车管理车辆维护 成本并不低

接着是单车的整理整备问题,日本人力成本在亚洲各国中堪称榜首,大量的自行车投入市场营运,每天例行的检查、维修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在台湾还有捷安特以及美乐达两家自行车厂,可以从生产到维修提供一贯性的服务,即便如此,还是经常会在Ubike的站点上发现轮胎没气、变速器坏掉的故障车辆,在讲究安全、安心服务品质的日本,对这些细节的要求更高,没有办法解决就没有办法扩大市场规模。

台北模式成功案例 从解决公共交通问题做起

过去日本国内并不是没有推广过公共单车的项目,早在2000年东京都就已经推出透过docomo手机租用公共脚踏车先例,只是当时因为收款结算以及停车空间的问题,只能限定在像是世田谷区这些小区域范围内,最后因为脚踏车无法跨区宣告失败。相反的,现在许多日本媒体把目光放在研究台北市Ubike成功案例上,想要解决都会民众「回家最后一哩路」的问题,回到整体的「公共交通建设」去思考才是正确的方向。